调查显示,约58%受访者自身曾经历,或有亲友遭受过网络危害,而受害者人数随着年龄递减而增加。其中,15岁至24岁年轻受访者中,52%是网络危害的受害者,65%有身边亲友受过网络侵害,情况令人关注。
SHE首席执行官托尔(Simran Toor)说:“无论在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人人都应享有性别平等和安全。网络危害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巨大影响,如果任其发展不管,很可能会形成新的社会行为规范。”
一项调查显示,近六成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坦承曾自己经历,或有身边亲友遭受过网络危害,而这个现象有年轻化趋势。四分之三受访者因此对争议性课题避而不谈,造成寒蝉效应。
延伸阅读
针对种族、性别和政策等具争议的课题,四分之三受访者无法自在地在网上阐述个人观点。为避免受到网络危害,约66%受访者会自我审查言论,约68%受访者则选择脱离网络世界以求自保。
网络危害受害者当中,有四成曾经历过身心灵创伤、企图自杀及担忧个人安危等严重冲击;四成选择减少在社媒平台花费的时间,或停止在网络发表意见;两成受害者指自己生活未受影响,甚至认为网络危害是“生活常态”。
非盈利组织新加坡妇女发展与支援组织(SG Her Empowerment,简称SHE)于5月29日至6月12日,委托调研机构RySense,向1056名15岁及以上的新加坡居民展开线上调查,以了解网络危害的趋势和影响,并探讨现有求助机制是否足够。
根据调查,受害者经历的网络危害可列为九大类,依序为:性骚扰、网络霸凌、盗用身份、诽谤、图像相关的性侵犯、网络盯梢、取消行动、仇恨言论,以及恶意公开他人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