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6日的国会口头询问时段,贸工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陈圣辉率先针对英康保险会否在收购后,持续履行社会责任作出答复。至于所涉及的监管以及金管局的立场,则由即将在8月23日出任金管局副主席的交通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徐芳达回答。 

他认为,这份心安的依赖,好比平价超市在粮食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尽管平价的货品已不再是市场上最便宜的,但它的存在,是安心的作用。

这让我想起8月6日《联合早报》言论版刊登的职总前副秘书长、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前政务部长符喜泉的文章,她说:“职总英康已经不能再用惯性的思维去运作。也许是时候考虑对外展开翅膀,出去闯一闯,就算摸着石头过河,也胜过在国内坐以待毙。新加坡的市场太小太拥挤了,出售股权自然不失为一种快易的商业运作模式,但英康若具有企业家的开创精神,我相信政府也会乐见其成,给予帮助。”

企业履行社会使命的前提,是必须拥有持续自给自足的能力,在财力上储备足够力量,才能在造福社群的领域发光发热。英康在一个自由市场中运作,要怎么好好继续经营,很自然地必须符合自由市场运作原则。

1970年成立的英康保险合作社,在建国初期确实承载着一定的使命,让一般民众也能够获得保险给予的保障。而今,新加坡社会与新加坡人需求已大不相同。在社会保障方面,今天政府能提供的各种措施,远远超过建国初期,比如医药保险,如今有了终身健保;退休的经济方面,则有公积金终身入息。

前进党的非选区议员梁文辉提出他的看法:“也许在今天的市场条件下,英康不需要履行这么多的社会使命,但它总是给新加坡人带来安全感:总有一家人寿保险公司,在那里保护我们。”

上个月,安联宣布拟收购英康保险至少51%的股权,这个献议获得英康保险大股东职总创优企业合作社(NTUC Enterprise)的支持,目前有待金融管理局的批准。消息一公布,马上引起争议,包括巡回大使许通美、英康前总裁陈诸杰等人都不表支持,他们提出的理由是担心这将违背英康保险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保险的初衷。 

收购提案为什么会发生?

延伸阅读

职总英康在人们心目中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

本地市场有超过50个保险业者在分羹,英康在人寿和一般保险的市场占有率,少过一成。徐芳达说,金管局的立场鲜明,保障公众利益的最佳途径,是营造有竞争力的稳定市场,让公众自行选择。这符合了自由市场的基调。

长期以来,职总和政府的关系确实让人觉得英康更有保障,但实际上投保英康的人并没有想象中的多,估计这主要因为英康的保险产品,不全是市场上最便宜的。

陈圣辉说,英康的社会角色已随着时代而改变,目前只有两个保险产品以低收入群体和工人为主,其余的都直向市场竞争。

另外,一些人也质疑:一个以盈利为主导的外国私企一旦成了51%股权的持有者,如何保障职总英康保险长期以来被赋予的社会使命?

如果拟议中的收购获得批准,英康将不再只是一家新加坡公司,这可能会让人惆怅,但是如果它因为在市场竞争中无法获得消费者的支持而走向衰退,那也许更令人遗憾。

陈圣辉也抛出了一个问题让人思考:这项收购提案为什么会发生?

保险业在本地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英康面对的资本压力越来越大,英康的大股东职总创优企业合作社已注资总额6.3亿元。放眼未来50年,它在财务上何以为继,最终由谁来买单?这是收购提案的主导因素。更严峻的是,英康在本地企业中,找不到有意合并或收购它的公司。

陈圣辉基本上重申了职总创优企业合作社的立场,即安联的优势将能协助英康保险成为实力雄厚、有竞争力的企业,目的是要更长远、更好地履行对保户的义务和职责。英康不会忘记也不会摒弃肩负的社会责任;拟议中,安联也承诺会在往后10年提供1亿元,让英康继续履行社会使命。

英康保险(Income Insurance)近来登上新闻榜,国庆月国会首次复会,它应不应该被德国最大保险公司安联(Allianz)收购,成了多名朝野议员关心的问题,占了口头询问时段将近三分之二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