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内政心理司是内政部总部首个负责统筹和监管心理学相关计划与策略的组织,这项重组工作标志着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在政策和执法行动发展中能够发挥的作用。

此外,郭文祥也参与制定反诈骗框架“ACT”(意指行动)提醒公众采取三个步骤。“A”代表“加”(Add),即主动加设防诈骗应用ScamShield等安保措施;“C”代表“查”(Check),即时刻留意诈骗迹象,确保交易是通过真实的平台与合法对象完成;“T”代表“报”(Tell),遇到骗案后要尽快通知当局,以防更多人受害。

内政心理司研究处资深首席心理学家张晓敏说,团队今后负责的范畴会进一步扩大,包括为隶属内政部的所有心理学家提供指导。(梁麒麟摄)

“我们的研究工作包括识别可能引起强烈情感的内容,以及剖析假新闻和有外国干预嫌疑的信息,了解这些内容如何利用种族和宗教等课题煽动情绪,避免它们造成社会分裂。”

凸显心理学作用

性罪行是内政心理司关注的罪行之一,包括受害者面对的心理创伤、如何避免青年涉性罪行,以及帮涉案青年改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

内政心理司罪案与法证心理组首席心理学家郭文祥的团队早前也展开全国诈骗案普遍性调查,了解哪些因素会使一个人更容易掉入骗局、反诈骗宣导工作能否更具针对性等。

延伸阅读

团队也与新加坡监狱署和中央肃毒局的心理学家合作,研究青年对涉毒的态度等课题,加强反毒宣导能力,更好地预防和遏制青年涉毒。

此外,内政心理司也将借助行为科学,定期展开心理健康调查,了解内政团队的压力高低,研究如何更好地管理疲劳,并建立韧性等,确保内政团队随时都能迎接挑战。

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法也引发担忧,特别是近年来有更多年轻人陷入骗局。为此,内政心理司聚焦青年受骗的现象,包括将游戏元素融入反诈骗宣导内容,让青年更愿意接触内容。

将继续研究犯罪事态

更多青年陷入骗局

郭文祥说,罪案与法证心理学是以科学了解犯罪者的思维模式、情绪和行为,并将这些研究结果融入法律、执法行动和政策中,加强我国的司法系统,防止罪案发生,保护公众。

罪案与法证心理组首席心理学家郭文祥说,人工智能和网络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提升平日的工作效率,但犯罪者也有机会借助科技,更容易对受害者下手。(梁麒麟摄)

他也指出,人工智能和网络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提升平日的工作效率,但犯罪者也有机会借助科技,更容易对受害者下手。

张晓敏指出,团队也关注散播虚假和误导信息的情况,尤其当科技不断发展,这类信息的传播更快、更广,犯罪者也能更准确地锁定受害者的心理状态,使受害者更容易上钩。

今年2月1日,内政部完成一年多的重组工作,正式成立内政心理司(Home Team Psychology Division)。这项重组工作于2021年开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分配资源,提高整体效率和效益。

研究包括识别可挑起情感内容 剖析假新闻与外国干预嫌疑信息

内政心理司研究处资深首席心理学家张晓敏接受《联合早报》记者采访当天打趣道:“我以为心理学家很无聊,记者可能不太感兴趣。”

张晓敏说,团队今后负责的范畴会进一步扩大,包括为隶属内政部的所有心理学家提供指导。未来几年的工作包括制定杜绝毒品策略、研究帮助坠落骗局的受害者的框架等。

内政部重新规划组织结构,将三个部门合并成内政心理司,深化对犯罪心理学的理解,防止青年涉毒、打击日益猖狂的诈骗手段,以及遏制虚假或误导信息散播等罪行,以加强治安。

内政心理司共有16名职员,由原来的三个部门合成,分别是内政团队行为科学中心(Home Team Behavioural Sciences Centre)、高级心理科学中心(Centre for Advanced Psychological Sciences),以及首席心理学家办公处(Office of Chief Psychologist)。

内政心理司刚成立,但它的前身一直在犯罪心理学领域耕耘,加强我国治安,包括举办刑事及行动心理学亚洲会议,强化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网络,并探讨最新的犯罪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