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面成本都上涨 学者:除非政府持续介入 乘客迟早须付更高车资

林泽凯(18岁,初级学院二年级)每天花费约8角钱乘搭公交上学,他说:“车资上涨是预料之中的事,所有的东西都在涨价,像是汽油和物流等。每趟车资起1分对我的影响不大。”

蔡均涵(43岁,金融业人员)每周有三四天可居家办公,但她经常外出与朋友聚会,所以每月交通费约100元。她认为,由于人工与能源等成本都上涨,因此能理解车资也得调整。但她也说,乘坐公交对大部分人而言,是固定花费,车资上涨对收入不高,却不属于低收入群体的人,可能有一定的冲击。

更多报道:

面对全球通货膨胀,本地百物价格随之腾涨,不同年龄层的受访乘客对车资上涨表示理解,并认为涨幅属于可接受范围。

陈勇志(28岁,工程师)每周至少乘搭地铁五次上班,平均每月花费约120元。他受访时说:“在通货膨胀下,公交车资上涨是无法避免的。况且,每趟增加4分至5分,一年下来应该是多出约30元,涨幅仍可接受。”他打算先观察车资上调后首两个月的开销,再考虑应否购买成人月票。

已退休的余女士(62岁)因丈夫去年卖掉汽车而转乘公交。她每周到碧山社区中心上语言课。“车资上调1分可接受,其他物价起得更多。新加坡的公交服务很好,年长者出外很方便。”

延伸阅读

黄慧芬(37岁,金融业人员)每周须回公司上班三四次,每月交通费约60元,与冠病疫情暴发前相比,少了约20元。“现在物价越来越高,我能理解车资也要上涨。自从可以居家办公,我乘搭公交的次数减少了。”

我每天搭地铁从碧山站到克拉码头站上班,大概每三周为交通卡存50元。物价虽然越来越高,但我没预料到年长者的车资也会起价。每趟车程起1分还可以接受。如果超过1分,那我们的钱都花在买食物和交通费,没办法额外储蓄。

——冯家凤(68岁,理发师)

我记得车资去年才调整,现在又起价,这让我感到蛮意外的。以前,10元可以让我乘搭公交超过一个星期。现在我每个星期的交通费超过10元,要一直向父母拿更多的交通费。车资上涨一定会加重他们的负担。

——谢舒安(16岁,中四生)

成人乘客一般觉得,车资上涨是预料中的事,与其他物价的涨幅相比,每趟车程上调4分至5分不会造成太大的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