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农业组织城食花园工作的郑思敏(27岁)说,她之前没有任何相关专业背景。2018年,她在澳大利亚体验了三个月的农场住宿,被那里浓烈的社区精神感染。回到新加坡后,她发现社会中浪费食物等不环保的行为随处可见,于是决定加入园艺种植业行列,成为一名“都市农民”。
然而,对大多数公众而言,在家开始种养植物还是最简单直接。虽然本地高楼居住环境对打造花园有一定的限制,但人们还是跃跃欲试。城食花园发言人透露,去年病毒阻断措施期间接到的居家种植询问就比往常增加40%。
本期《实况报道》介绍康疗园艺在本地的发展和前景,以及在家打造康疗花园的一些简单小贴士,帮助读者在忙碌的生活中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喘息空间。
对康疗园艺疗效有深切体会的曾瑞和(67岁,雕塑师)说,他的父亲约翰·阿什沃思今年88岁,10年前被诊断患上失智症。父亲患病后,变得越来越急躁和暴力,发脾气时还会对他拳打脚踢。热爱园艺的曾瑞和经常陪伴父亲到滨海湾花园及多个社区花园散心。“父亲身处大自然时非常放松,他在公园也能和其他人交流,建立社区感情。”
城食花园发言人也说,公司通过雇佣补贴计划(Jobs Support Scheme)和“新心相连”职场新人培训计划(SGUnited Traineeships)获得资助,减轻疫情带来的冲击。除了补贴员工薪水,公司也可聘请新员工,已有七名见习生通过培训计划加入。
谭欣凯和他的团队所设计的每个康疗花园都是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打造。他特别注重参与性设计,让客户在设计过程中提出想法和反馈,以打造合适的公园。
谭欣凯和斯烨都说,康疗园艺不一定需要特定花园空间,公众也可以在家里或阳台上种几个盆栽,体验园艺的治愈性。他们建议在住家打造康疗花园时,可结合多种不同颜色、气味和质地的植物,以促进感官和大脑的体验。常见的罗勒(basil),薄荷(mint)、咖哩叶,以及茉莉花都非常适合人们在家种植。
康疗园艺企业Hortherapeutics创办人之一谭欣凯(34岁)解释,康疗园艺是通过参与与植物有关的活动,改善参与者的身心状态。有别于园艺疗法(Horticulture Therapy),康疗园艺无需治疗师在特定医疗环境进行,更随性自由。参与者可通过“动态”方式体验康疗园艺,如亲手种植或制作手工,也可在公园里散步欣赏植物,以“静态”的方式,享受大自然的治愈疗效。
政府日前宣布园景业将实施渐进式薪金模式。谭欣凯说,业者还需更多信息,以了解职员如何从计划中受益。但他认为,当局越来越重视园景业,让他非常欣慰。
“任何人都可以从康疗园艺中受益,尤其是患有失智症、认知功能障碍和其他身体、心理或行为疾病的人。它的用途很广泛,但本地对康疗园艺的认知还不多。”
过去一年半来,疫情带来的担忧和焦虑挥之不去,不少人趁居家办公或隔离之时,开始尝试种养植物,一股“园艺风”席卷千家万户。人们纷纷为家里添置各式各样的植物,有些人还报读相关课程,希望培养自己的“绿手指”,通过园艺解压放松。
热爱大自然不怕吃苦 “都市农夫”吁关怀社会
南洋理工学院在2016年推出康疗园艺介绍课程,第一年有12人报名参加,去年增至29名学员。课程分四天进行,共12小时,教导学员如何通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改善身心健康。
在加入城食花园两年多后,郑思敏现已是康疗园艺的负责人,须策划和执行相关活动及课程。她说,园艺与许多其他行业息息相关,她希望日后能够报读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拓展和提升技能。
摆放“甘榜花草”唤醒年长者记忆
谭欣凯公司的团队有约10名职员,多数是景观设计或园艺专业。他本身正在修读佛罗里达大学举办的园艺疗法课程,学习园艺背后的心理学。完成课程后,他将获得美国有关当局认证成为园艺治疗师(Horticulture Therapist),能为病患提供医疗服务。
谭欣凯和郑思敏都认为,行业前景十分乐观。谭欣凯说,园景业能为我国日后的发展和社会福祉做出很多贡献,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份工作。郑思敏也认同,她说:“只要人们肯努力学习,园景业有很多不同的机会可把握。”
修读园艺心理学提供医疗服务
谈及我国的绿色发展,经营园艺企业的谭欣凯说,本地不乏自然休闲空间,但社会应致力为有特殊需求的群体提供更具包容性的环境。这些群体包括残障者、年长者,以及精神病患者等。随着我国仍面对冠病疫情、气候变化,老龄化社会等现象带来的挑战,人们应共同为改善彼此的身心健康而努力。
除了年长者,也有越来越多乐龄看护中心等机构的护理人员参加康疗园艺课程。本地城市农业组织城食花园(Edible Garden City)去年底在陈笃生医院为护理人员提供相关培训,至今已举办五轮课程。负责人郑思敏(27岁)说,园艺可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为病患提供身体、心理、社会,以及精神上的治疗。
花花草草不仅赏心悦目,还有广泛疗效,能帮助人们改善身心状态。这摆弄和亲近花草背后的学问颇深,衍生成康疗园艺的新兴行业。有不少公众在冠病疫情期间跃跃欲试,想培养自己的“绿手指”。
也正是这份对社会的关心和大自然的热忱,促使不少年轻人即使面对辛苦的工作环境,也仍愿意投身园景业。
曾瑞和的小花园也是他和两名帮佣的喘息之处。长年全天看护父亲对三人造成的压力不小,但通过打理花园,他们也能暂歇放松身心,体验生活的片刻恬静。
其实,本地早有专门通过植物为人们提供康复治疗的行业,多数人对“康疗园艺”(Therapeutic Horticulture)这个新兴行业或许不太了解,但它已生根发芽,日益茁壮,为居民提供绿茵茵的喘息之处。
受疫情影响,曾瑞和只能让父亲留在家中,父亲却变得更急躁不安。为了安抚父亲,曾瑞和会让他在公寓住家外走廊的小花园闲坐,让花园里的景物、味道和声音为他带来多感官体验,进而让他放松身心。
谭欣凯之前和公园局合作,在园艺园林(Hort Park)为乐龄看护中心的年长者举办康疗园艺活动,通过他们儿时在甘榜所熟悉的花草,唤醒他们的长期记忆,并鼓励他们分享各种回忆,达到治愈效果。
他们也强调,康疗园艺也包括手工和其他相关活动,与植物本身的治愈功效相辅相成,让人们更全方面体验园艺的乐趣。
康疗园艺宜动宜静随性自由
根据美国国家公园局(National Gardens Bureau)网站信息,人们可先确定自己的花园要达到怎样的康疗目的,进而打造不同类型的花园。比如,感官型花园就偏重植物本身的特征,而活动型花园则须有较多空间。
在不同康疗目的的基础上,当局鼓励人们种植自己喜爱的植物。喜欢欣赏鲜艳植物的人可种植太阳花、菊花、牵牛花等花卉;喜欢烹饪的人则可种植蔬菜、草药等可食用花卉。
南洋理工护理与社会科学学院经理斯烨说,多数学员是对园艺感兴趣的年长者,课程费用为321元,通过全国乐龄学苑(National Silver Academy)补贴报名参加的50岁及以上年长公民,课程费用降低近半至171元。
园艺课程热起来 年长“学生”占多数
有些人没有园艺专业背景,通过多年的尝试才慢慢摸索出种养植物的诀窍,打造合适的花园。但近年来,有越来越多人为了更深入学习园艺,报读相关课程。
郑思敏笑称,人们对农民的刻板印象是收入低、工作辛苦。“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事实,所以只有对环境和植物非常热爱的人才会享受这种工作。”
谭欣凯之前从事景观设计,但他逐渐意识到康疗园艺在我国的发展潜能,今年1月决定开设公司,推广这项活动。
阻断措施期间居家种植询问增四成
除了植物的考量,花园的其他方面也有所讲究。雕塑、石头、风铃或小型喷泉等特殊摆设可为花园增添亮点,而座椅能鼓励人们静坐欣赏花园的一景一物,有助放松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