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装置成了商贾炫富工具

可惜的是本芳我家豪宅并不开放给游人参观,我们只能从外观欣赏这座建筑。但是富甲一方的本芳我家当然不只一栋豪宅,其分家上芳我家的宅邸(Kamihaga Residence)因为本来就是木蜡的生产场所,所以现今被改建成木蜡资料馆(Japanese Wax Museum)。住宅加上工坊共有10座建筑,在这里可进一步了解当代富豪的生活起居,但更推荐的是可以亲手触摸的产业历史,去看看木蜡是如何从野漆树(Rhus sylvestris)的果实变成畅销海内外的商品。

在町内还有一家大森和蜡烛屋(Omori Candle Shop),默默在这里传承200年的精湛手艺,是唯一还能看到手工制烛的店家。日本传统蜡烛称为“和蜡烛”,是用木蜡人手制作而成,特点是烛火明亮却少烟,而且不易垂泪。这里的蜡烛都是师傅用手捞起融化后的生蜡,再一层一层地将蜡液反复覆盖在以和纸及蚕丝制成的烛芯上的。如此特别的手工艺品,适合作为旅行的手信,把内子町的温暖带回家乡。

自江户时代开始,日本人口暴增,木制的房屋如雨后春笋般成排建起,商贾巨富害怕祝融更甚于盗贼。既然建材无法防火,防火装置自然就成了须要耗费巨资加建的装置,因此华丽的防火设计是那个年代的富豪炫富攀比的方式。现今要欣赏日本传统建筑的精巧奢华,可观察它如何防火。俗称“海鼠壁”(Namako-kabe)的菱纹状灰泥墙是木制建筑最常见的防火装置,因涂抹外墙的灰泥突起的外观像一条条头尾相连的海参(日文称为“海鼠”)而得名。本芳我家宅邸墙外的海鼠壁并不是一般的菱纹状,而是更为罕见的龟甲形(六角)。

多次游日本后,深受当地人维护古迹的努力所感动。在所谓的“传统建筑物群保存区”内,保存下来的不只是落单的建筑,还一并包括其周遭的景观,延续了历史的风景。最可贵的是这些维护工作并不是政府由上而下执行的,而是在地居民持续维护的结果。在日本,各地的传建保存区已多达118处,归功于成功的街景保护运动,游人在保存区内观赏人文景观时,也可轻易感受到时代的氛围。

从爱媛县首府松山市(Matsuyama)搭宇和海特快列车来到内子町,只需25分钟。内子车站的墙上,框起一张张黑白色的剪纸,剪出的是内子町的一景一物,非常含蓄地为访客预告了这些不知名的景点。

前后去过的传建保存区包括京都府产宁坂的门前町(寺庙神社周边形成的街町)、上贺茂的社家町(神职人员住宅形成的聚落)、岐阜县高山市的上三之町、白川乡荻町和这个最低调的四国爱媛县内子町(Uchiko)。从17世纪开始种植野漆树,19至20世纪的鼎盛期到石蜡普及使木蜡生产成为夕阳工业,内子町经历了木蜡产业由盛而衰的沧海桑田。明治后期,由于处于山坡地,繁华褪尽的小镇又被排除在都市发展计划外,但小镇的传统建筑却因此而幸免于发展洪流的冲击。

回头细看咖啡馆隐蔽在门前盆栽中的招牌,上面写着的,像是内子町对我们的嘱咐:再来。

抵步时,小镇刚下过雨,只见小沟流水潺潺,民宅前的鲜花上雨珠欲滴。举目四顾,这里没有其他游客的身影。走了大约10分钟后,一座两层的木制建筑会自然让人驻足。这座传统的日式剧场叫“内子座”(Uchiko-za Kabuki Theatre),是大正时期居民出资建立的传统歌舞伎演出场所。昔日制蜡业给小镇居民带来的富足生活,从这座一般乡镇少见的娱乐剧场可见一斑。原本随着木蜡产业没落而被荒废的剧场,重新修复后成为整个爱媛县内唯一现存的传统剧场。古剧场虽为受保护的古迹,但目前也仍在运作,还有各种表演在这里上演。剧场内的舞台装置都是在机械自动化以前,人们靠智慧创造的有趣文物,非常值得在没有演出的时候入内参观。

我们从大森和蜡烛屋出来后,发现隔壁有家咖啡馆,除了咖啡香,还传出阵阵陌生的欢声笑语。说它陌生是因为游历至今,这是我们第一次在这条静谧的古老街道听见喧闹的人声。走在老街上,一不见游人,二不见商贩,仿佛消失的不只是时间,还有人迹。一些商店虽有商品摆卖,可是却以诚实商店方式经营,不见店家踪影。这不禁令我想起内子车站里那张张的黑白色剪纸,原来那用纯粹的黑白剪出来的,不只是景物,还有这小町恬静的氛围与低调内敛的气质。

黑白剪纸昭告地方特色

在石蜡普及以前,生木蜡是制作蜡烛、药和化妆品的高级素材。内子制蜡业者芳我家族靠技术创新所生产的优质木蜡不仅在国内销量极佳甚至还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赢得国际声誉,外销国外。芳我家族的主家是本芳我家,其豪宅(Honhaga Residence)在町内绝对是一座无法错过的建筑。

此外,富豪和商家也喜欢在住宅上以寓意吉祥的镘绘(Kote-e)装饰建筑外墙,这是手工细腻的泥瓦匠用镘刀雕刻出的墙绘浮雕。在本芳我家宅邸山墙上的镘绘,是一只在旭日前展翅的仙鹤。这只仙鹤不仅是个吉祥的装饰品,同时也是芳我家族的商标。当时木蜡需求量高,为了抗衡其他劣质的假冒商品,芳我家族特别设计了这个“旭鹤”商标。

从内子座再走约10分钟,沿着微陡的坡道前行,左右两边一家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米黄与灰白色老屋伴着我们步入了江户末期和明治时代。漫步免疫于时光侵蚀的街道中,商铺和町家鳞次栉比,触目所及就是内子町昔日的繁华模样。在这里,历史的脉搏依旧缓缓地跳动着。

日本四国爱媛县内子町木蜡产业由盛而衰,明治后期,小镇又被排除在都市发展计划外,因而小镇的传统建筑幸免于发展洪流的冲击。

步出车站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列展示在外的蒸汽火车头,那是明治时期日本积极向西方学习的历史产物。站外还有与车站隔着一个复古红邮箱的“旅里庵”,一间仿内子町建筑风格的访客中心。内子町的建筑特色是米黄色外墙和菱格状海鼠壁(江户时期广泛使用的防火装置,以灰泥塑成网状结构覆盖木制墙壁)。我们的目标是那个米黄与灰白色矮房夹道,绵延近600米的八日市护国地区(Yokaichi)。

在京都和高山市游览传统建筑保存区,都是由现代化车站为起点,再徐徐步入怀旧街道,因此会自然产生穿越时空的感觉。可是从内子车站一路步行到这里都没有一丝穿越的错觉,倒是深感踏入一个时光停驻的小镇。保存区和内子町的氛围完美融合,毫不突兀,这是非常少有经验。若不是偶尔驶过的汽车,丝毫不会察觉自己已身处于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