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镇苦瓜是我每到莆田必吃的小食“甜品”,哪家分店瓜片不够我的满意评分,一上桌面瓜片的新鲜度已经看穿指数,接下来上的菜就很难力挽狂澜了。小小苦瓜,却正如利宝饭店的蒜泥白肉的薄润;咏春园蒸鱼游上桌来的光嫩身段;一箭定江山,在野大食家当下即刻心花怒放。这与我一生苦瓜品味炼就的火候脱离不了。
上世纪新加坡华校存在的“旧时代”高中文科毕业生,大致应该记得鱼与熊掌的取舍典故。这道人生面临挣扎的考验,语出古代圣贤排名仅次于孔老夫子的亚圣,孟子。
苦瓜之苦源自瓜类植物特具的瓜苦叶素,主要是以糖苷的形式存在于瓜中;另一种物质叫野黄瓜汁酶。如果这两种物质同时存在,瓜就会出现苦味。例如,西瓜和南瓜虽然含有瓜苦味素,但它们没有野黄瓜汁酶,所以一点苦味也没有。
(传自墨尔本)
据《本草纲目》记载:苦瓜“苦寒、无毒、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李时珍曰:“苦以味名,瓜及荔枝、葡萄,皆以实及茎、叶相似得名。”其清心(保持情绪平和冷静)明目(保护眼睛增强视力)功效无疑是长时间熬电脑人士之福音。
一般认知,苦瓜和葡萄似乎是不能扯为一谈的吧?以前没想过,可是,人到七十就像是再活一次,万事一切可以颠覆思考,从中取乐。
苦瓜真是个“聪明瓜”,商业社会多少天天仰仗药物生存的人望尘莫及。它的自苦其实是一种自救救人的装备。
苦瓜苷、苦瓜素、多肽、糖类、维生素C、氨基酸等多种活性成分。
苦瓜脾气有点古怪,它属于葫芦科植物,爬藤,果实空中吊着,又还造型怪异,身上的圆疙瘩像一溜翠绿的珠子,所以另称癞葡萄。至于它有个比较文艺气息的别名叫锦荔枝,是否因为含有微淡的清香甘味,这一点不重要。也许是自己没什么学问,我想“苦瓜”开宗明义的多好,何必咬文嚼字?
孟子和苦瓜当然也毫无关联;16世纪明朝太医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收录苦瓜时,苦瓜已经由热带或亚热带地域传入中原,即今中国大陆。事实孟子跟苦瓜时间距离两千年。之所以提起鱼与熊掌的抉择,主要是一个“苦瓜爱人”碰上视其如食物中之眼镜蛇的敌对者,吃与不吃即成小苦恼,乃扯出圣人之言来加强补助说明。
就生物科学研究显示,葫芦科植物有非常相似的苦味性状驯化历史,植物在与外界环境长期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天然化合物,有的具有令人愉悦的清香味,其苦性质甚至具有轻微毒性,这是植物本身自备的天然农药,抵御生长环境中不利于己的诸般病害。
仅以本篇向陪我吃饭不得不点一道苦瓜菜式的新加坡朋友道谢兼致歉。
苦瓜这东西我嗜之如命,在同辈友侪中简直是名闻遐迩,有些“食物取向”与我背道而驰的人甚以为苦;因为事实上苦瓜直截了当是苦。对于饭桌上的“苦瓜反对党”,请记住人各有志,我们是有选择自由的。
啊哈,那苦瓜可真是个“聪明瓜”了,商业社会多少天天仰仗药物生存的人望尘莫及。它的自苦其实是一种自救救人的装备。苦瓜苦瓜 ,爱上你我太幸运了不是吗?
且检测一下它自带多少“珍贵药材”:
“很少人爱”的苦瓜富维生素C、胡萝卜素、核黄素与钙、铁、磷等矿物质,食疗作用多不胜数,小至预防坏血病直到提高免疫力,于解除中暑或热毒引发的恶疮几乎是天生的解药。它所含类似胰岛素的成分,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对糖尿病患者特有效益。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然则苦瓜也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食用。以中医论,苦味属于寒性,其“泻火”特效只宜炎热酷暑的气候。体质比较虚寒的人不宜食用,老人和小孩一般不能过多摄取苦味偏寒的食物,容易引起胃部抗拒的反作用,可能导致呕泻现象。
不是普遍受欢迎的苦瓜,还能与杨贵妃嗜食的甜美荔枝以及艳色诱人的葡萄搭上远亲关系,鉴于历代并无记载王室美女爱吃苦瓜,它只落得一介布衣平民色彩。记得43年前第一次去台湾看故宫博物院的白玉苦瓜,推动力出自求学时代读余光中的诗,其次便是本人对苦瓜滋味的迷恋。
其实不少抗拒苦瓜的人是吃酿豆腐中的苦瓜的,又特别是干捞辣椒酱料的酿豆腐。这样的日常生活实例,令苦瓜与人之间的喜恶交集变化加倍有趣味。
蔬菜百味莫不各具其讨好人类喜爱的特质,独独苦瓜与众不同,有余味回甘的特性,我酷爱之。不说“极爱”或“爱极了”,是从俗的意思,盖“酷”是年轻人搬用英文单字cool的流行用词。老人迎头赶上时代新潮,何妨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