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暖融融晨光透过老雨树洒在我们身上, 一众人目视两根门柱由起重机先后拉拔起来,庄严仪式感油然而生。3米高,各4公吨重的门柱离地悬空吊上车,可是不简单的工程,难得稳健持重的工人们,手法熟练顺利完工。
那以后数十年,南侨和中正两校经历不少变迁。先是南侨女中在60年代拆旧建新,1968年搬回原址新校舍上课。跟着中正迁离金炎路,门柱捐给南侨,刻字改为“南侨女中”,1984年因兼收男生而改为“南侨中学”。虽然如此,背面文字始终没有改变。
20年前,当母校几经挣扎终于存活下来而搬迁到盛港之后,我无意间在金炎路寂静一角发现这对刻着“南侨中学”字样的沧桑门柱,那矗立的方位格局,一时令我扑所迷离。那显然不是上世纪60年代我在老别墅旧校舍度过四年初中时光所见的门柱。
母校南侨中学金炎路旧校址,一对伫立长达75年的老门柱,在这一天,从斑驳起伏的泥石堆中连根拔起。
更不会有人记得,这里还是二战时星华义勇军的训练基地,是一大群少年英雄誓师出征,奔赴前线抗击日军入侵的地点。
盼望老门柱迁移盛港校舍后,能焕发新的生命力,提醒莘莘学子那不是一对泥石构筑而已,而是一种母族文化精神传承的象征。
没错,这对老门柱正属于当年的中正中学分校。如今我驻足老树绿茵间,始瞧见两根门柱背面露出“民国三十五年春”、“初中第四届毕业班建”的刻字。这是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一群中正毕业班学生献给母校的大礼。
南侨金炎路旧校舍如今摇身一变,已转化为一个潮人热点,里头有餐馆茶肆咖啡座、儿童才艺中心、蹦床乐园,还有设计公司、高端家具店等等。多年以后,谁还记得这里曾是陈嘉庚创办南洋华侨师范学校、南侨水产与航海学校以及南侨女子中学的原址?
萧芳辉校长是位独具慧眼,饱含文史情怀的有心人,她眼见两根老门柱在旧址荒地上默默废置20年,恐有被发展商拆除之虞,于是决定将门柱带回校园,通过实体文物体现教育价值。
星期天清晨起个大早,为的是去见证一个说来有点曲折的历史时刻。
无论两校经历何种更替嬗变,那一刻我的情感莫名被牵动了。其中包含我们对先贤兴学办校的感念,对母校培育恩情的难忘。得知年轻晚辈诚挚珍惜校史,上下求索前人故事,我真是满心欢喜。
直到见证老柱起土他迁的那一刻,一切才真相大白。是的,当年我们这群南侨女生上体育课,身处高坡上的操场,透过大片树篱,枝叶扶疏间总俯视到山坡下中正学生在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