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宿舍的住房,估计面积仅三平方来米,摆下睡床、书桌和衣柜等必需家具后,就没有多余的空间。住房内不设卫浴设施,留宿者要洗刷冲凉如厕,都得步出房外使用公共浴室和厕所。宿舍有小型餐厅提供简便早餐,另有洗衣间供留宿者清洗和烘干衣物。
最近翻阅资料,发现这样的宿舍形式,正演变成最新的酒店经营模式,酒店应有的设施除客房外全部共用,业者还把它名为co-living hotel,我无从翻译,就姑且称它为宿舍型酒店。
所谓文化会馆,其实就是学生宿舍,虽然时隔近40年,但因为前后居留整两个月,对它还留下印象。
上世纪80年代,曾赴东京参加一个短期课程,接待单位当时安排我们留宿在亚洲文化会馆。
宿舍的最大特色,是拥有一个大堂,大堂面积宽广,留宿者可以集中在这里阅览、温习功课、观赏电视、拨打长途电话等,不过最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场地,让共宿的各国学生交流认识,加强了解。
由于投资与维持成本低,这种新异类的酒店,收费比现在的经济酒店(budget hotel)更廉宜,对于一些注重预算与喜欢结交新朋友的年轻旅客,预计会成为新宠,也形成酒店业的新时尚。
日本的宿舍业者能够以这样低廉的收费经营,就我观察,主要是运作成本不高,它无需天天派人收拾打理客房,浴室厕所也集中清洗,省事省人工,管理容易方便。
宿舍的收费,每晚40新元,比较当时东京高昂的生活费,相对经济实惠,海外的学生都负担得起。
不过,因为曾住过这类宿舍,我对它的狭窄住房空间始终不存好感,仿佛是住进牢房一样,以致心生恐惧。幸好当年参加的课程,目的是要让参与者熟悉日本,因此,借着认识日本,了解民情的名义,我们几个同学在下课后,经常是相约好四处游荡,一直到夜深人静时,才匆匆回返宿舍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