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早12人小警队,发展到今日3万多人的阵容。从黄赌毒泛滥,偷抢绑架、杀人放火和暴乱示威频乃,到今日“半夜回家也不惊”,使到我国成为全球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警队与时并进的蜕变,正是紧贴岛国历史的进展。参观这个纪念展,无疑是上了一堂岛国“治安史”!

早期的警队多数是英国人担任警官,马来人和印度人当警员,或许是“好男不当差”的观念作祟,华族警员非常少。1988年,警队大规模招募土生土长的男女加入,同年,保护妇幼法令通过,警方获得更大的权力,对付私会党徒,取缔赌博和扫黄。

1963年9月,岛国加入马来西亚联邦,警队归入“皇家马来西亚警队”。1965年独立之后,脱胎换骨,重新命名为“新加坡共和国警队”,由内政部及国防部管辖。1983年,实行社区巡逻,加强警民关系,注重罪案防范,严刑峻法也渐完善,罪案逐年减低。

1859年,殖民地驻扎官威廉加文纳大刀阔斧,做了多项改革,罪案虽然有所减少,可是,贪污和赌风却在警队盛行。1879年,经过一个委员会商讨后,成立一支锡克人和欧裔人组成的分队,薪金开始大幅调高。1942年日据时代,不少欧裔警官成了战俘,警队面临解散。直到1945年日军投降,警队浴火重生。

1826年海峡殖民地三州府(新加坡、马六甲与槟城)时代,岛国陆上非法移民无恶不作,犯罪累累;海上则是海盗横行,骚扰不断,加上警方士气低落,治安情况每况愈下,市民惶惶不可终日。

1841年,警力增至百多人,两年后,汤姆斯丹曼(Thomas Dunman)受委为副警监兼副推事,当时的警队还不是独立的单位。1846年,丹曼被授权改组警队,他先改善警察的薪金与福利,以提高维持治安的士气和效率,并且统一了警察制服,警队至此逐渐成形。1857年,他荣升首任警察总监,14年后荣休。(德明路便是纪念他而命名的)。

警队200周年纪念展将警队历史列为八个时间段:设立初期(1820-1826),增强警力(1826-1872),海峡殖民地时代(1872-1942),二战后“劫后重生”(1946-1959),守护家园(1959-1965),脱颖而出(1965-1983),与社区携手防罪(1983-2001),挑战未来(2001-)。

新加坡警察部队成立的头100年,可说是艰辛多难,包括黄赌毒引发的各类罪案,私会党无法无天的暴力事件,也经历过多个包括种族纠纷、交通工友示威、中学生罢课、马共威胁,以及印尼对抗所引起的血腥暴动与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