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日子宅在家里,着实看了不少电影。朋友传来一个“电影自提库”的链接,里面居然有台湾片《阳光普照》,电影里那股子元气与残酷,让我想到杨德昌。很久没有看到这么棒的台湾电影了,导演叫钟孟宏,我会记住他。电影里的大儿子阿豪讲了一段创意版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砸开缸后司马光看到的是自己。这个故事显然来自袁哲生的小说《寂寞的游戏》,电影暗藏对袁哲生的哀悼和致敬,电影里阿豪和袁哲生一样是自杀的。台湾作家袁哲生让我想到沈从文和陈映真,不信你去读读他的短篇《送行》,难得的一流佳作。
木下惠介是桥口亮辅的偶像。我是最近才留心桥口亮辅的,连着看了他的同志三部曲:《20岁的微热》《流砂幻爱》和《三心两性》。他1962年出生,和是枝裕和同龄。在某些方面,他与是枝裕和很像,都善于捕捉生活细节,并赋予它恰到好处的戏剧性。台湾《盛夏光年》之类的电影,原来都是学桥口亮辅的,而且差了一大截。桥口亮辅懂得处理人物关系,男孩女孩纠缠一起,爱情友情模棱两可,微妙却真实。少年的痛,是真痛。长大成人、皮糙肉厚之后也就无所谓了。桥口亮辅电影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20岁的微热》最后“旅馆一场”,《流砂幻爱》最后“沙滩一场”,都是电影史上的经典。
因为喜欢《阳光普照》,又看了钟孟宏的《第四张画》,虽逊于《阳光普照》,但还是出众。郝蕾饰演嫁到台湾的大陆妹,她是好演员,胖了,不影响演技。第一次看她演的电影是《颐和园》,再也忘不了。
看了伍迪·艾伦的电影《纽约的一个雨天》,冲着“甜茶”看的,电影里他瘦塌塌的,还驼背,雨一淋,更塌更驼了,不见昔日的阳光与俏灵。伍迪·艾伦的电影,永远中等偏上水平,没有一部是我的心头好,这部也不例外。看演员名单里有裘德·洛(Jude Law),我愣是没认出。当我终于弄清他演的角色时,着实吓了一跳:怎能老成这副模样!那一刻我明白,时间不是一天一天、一秒一秒过去的,时间总是“轰然一声”,就到了人生的“下半场”。又重看了“裘花”年轻时演的电影《王尔德的情人》和《天才雷普利》,那个时候的他,真是美得惊天动地。
我一向喜欢日本老片。曾经看过1983年今村昌平版的《楢山节考》,看得我“于心不忍”,这样的观影经验一次够了,太伤神了。可是这些天,储藏的能量似乎应该找个发泄口,于是找出1958年木下惠介版《楢山节考》来看,与今村昌平版不同,各有千秋。其实,比起“小黑成沟”(小津、黑泽、成濑、沟口),木下惠介是有点被“遗忘”了,他的好,不容忽视。他可以拍温暖人心的《二十四只眼睛》,也能拍痛彻心肺的《楢山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