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蒂克。少时读了教材的课文,还曾感动不已呢(但这“感动”很快就“麻木”——因觉得故事有点虚假)。
提起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Sonata in C sharp minor),大概不少人都知道这么一个“美丽的故事”:某夜贝多芬出外散步,途经某小屋,听见屋内有人弹钢琴,贝多芬推门进去,原来弹钢琴者是一盲眼少女。因同情少女,贝多芬于是为她即兴演奏。当此时也,忽见窗外流泻下皎洁的月光。老贝弹完一曲,三步作两步匆匆跑回家,再匆匆凭记忆把即兴演奏的音符记下,遂成了一首奏鸣曲。又想起适才那“窗前明月光”,灵机一动,将之命名为“月光”。
细读德意志唱片公司出版的贝多芬传,回想幼稚的古早,难免哑然一笑。其实贝多芬这首升C小调奏鸣曲乃题赠一位曾跟他学习钢琴的女性Giulietta Guicciardi。看传记中伊年轻的画像,倒也娇艳可人。贝多芬1800年初次见她,奏鸣曲写于1801年,1802年出版。1810年贝多芬将升F大调奏鸣曲献给另一位“意中人”特丽茜(Therese Von Brunsvilk)。传记中有她巨幅油画肖像。比起前者,特丽茜气质更为灵秀。特丽莎将油画送给贝多芬,背后题曰:“赠一位稀世天才,一位大艺术家,一位好人——特丽莎。”特丽莎究竟是否贝多芬信中那位“永远的爱”?不得而知。
至于“美丽的月光”,不过是乐评家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Ludwig Rellstab)“闻乐忆景”,想起自己月夜在琉森湖(Lake Lucerne)泛舟情境而刻意杜撰的。
而我感兴趣的是小提琴乐曲——尤其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都说老贝只写这么一首小提琴协奏曲,阅读传记,才知道还没离开波恩前往维也纳时,他已进行创作另一C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可惜如今只留下乐曲开始时的发展部(传记附图)。否则倒可令人一窥其“弦乐思维”的来龙去脉。
创作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同时,贝多芬也酝酿著名的第5号交响曲(即《命运》)。传记附图中,有作曲家同时在一页谱表涂写这两首不朽传世名作的草稿。其实第四号交响曲出炉前,乐圣早动手“铸造命运”,没想半途杀出一个程咬金: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传记附图证明贝多芬的乐思是复杂而“全方位”的——他统率的原是音符组成的“十万精锐部队”(注意:是精锐部队,不是杂牌军)。
升C小调奏鸣曲的确美。尤其是首乐章的慢板(Adagio)——好一串“简单”的三连(琶)音……不像贝多芬其他处处涂改之潦草乐谱,传记所附的升 C小调奏鸣曲末乐章手稿片段,也那么整洁娟秀,宛若皎皎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