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展现场出自社员们“集体创作”。舞台如此,诗集陈列亦然:以铁屏风围成小屋,旁置一木门为画板的作品《土地》。这是黄意会暗拆南大宿舍木门借用的材料。诗集分挂树枝上,充满喻意。展厅白色日光灯管,善用彩色玻璃纸包裹调度光线,交织出柔美气氛。

时为1978年8月,南大诗社走出校园,主办《诗展》,校内外诗人和跨领域艺术创作者携手,将诗意嵌入形式不一的分身,邀请观众同来与诗之品交头接耳。展出分诗艺、诗乐和诗集三组。

“走入阳光蝴蝶的情调”,一幅林山楼体(文学杂志《楼》主编)的立轴,挂中华总商会展览厅一角,亮眼地迎接观众。临时布置的“小舞台”,墙面以“诗展”二字设计成蝴蝶的海报依天南地北方向拼合成背景。银粉从深褐纸面逸出,如众蝶纷飞。 小舞台摆着花木、树桐,钢琴和电子琴分置左右,台前悬一个拉扁的草灯笼,内装多只“蝴蝶”,一只在笼口作欲飞而出状。这是一件作品:《从传统到现代》。

我曾在《红树林》诗刊为文《萌芽过程》,记述为期两天吸引800名观众入场的“南大诗展”缘起。它是一块女娲预留的石子,投在南大湖中激荡起的涟漪,在风雨欲来前夕,云南园学子用诗和艺术向社会发出回馈的微笑。

南大湖畔手抱六弦琴,夜灯晃晃,文化理想在这里开瓶,饮酒而唱,击掌而鸣,70年代末的云南园夜空,夜愈深愈见漫天星斗。我们诗我们歌,我们乃热带雨林里的骨头,《阳光节》弹跳轻盈:谁说黄昏后一切阑珊 / 晚霞的天地 / 缤纷的心情 / 只有森林知晓 / 我们将掌灯回去。

开幕仪式打造一句诗。灯光微明,文艺界前辈周颖南先生把挂着的卷轴缓慢放下,随着渐亮的灯光“走——入——阳——光——蝴——蝶——的——情——调”在聚光灯的往上照射时,“诗乐”歌声扬起:梦退隐在渐渐的山水 / 金属的诺言 / 昨日的航行 / 舞蹈阳光升起 / 一枚蝴蝶的轻盈。(《阳光节》张泛曲,林山楼诗)。

@1977 吉他和弦 / 弹跳汉魂 / 冷风吹刮云南园 / 冷对偏见撕裂历史 / 骨头在思考 / 我宁用宁静的嘴巴 / 朝向音符生发的源头

1977年,南大诗社主办“全国新诗创作比赛”,为了办了一个别样的颁奖典礼,在校内举办“试验诗展”,纯粹是诗和美术/书法的结合展示,它引发了“诗展78”的诞生,而诗乐的入注,则来自自然的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