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颂》多了一份深藏在成人心里角落的赤子之心。说它单纯亦是还没踏足社会不知世间险恶的傻小孩也好,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这种单纯的憧憬难得可贵,我们都尽力试着不要放掉这种小美好吧,也许不会有多大的改变,却让我们有着灿若霞光的明天。
生活中的我偏向于《离骚》,却更喜欢《橘颂》。
《离骚》相对来说更广为众人所知。不曾字字去数,但也获知这篇属于屈原自序的作品共有2477字,约400句。《离骚》里的句子如魔力一般,让读者仿佛设身屈原当时的心境。
我觉得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提出的“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颇有根据。远至陌生人,亲至家人朋友,无法避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流之河是个神秘地带,人类的情绪在某一个交界处交汇时,会从中衍生出不同流速的河——矛盾之河、愤怒之河、包容之河……我们须要以智商和情商来选择接下来要渡的河。《离骚》散发出强烈浓厚的情感色彩,这点和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较为接近。
如说《离骚》是位历经人生沧桑的中年人,那《橘颂》就是正值青春,对世界充满希望,拥有坚毅性格的少年。人们常说的不忘初心,就能从中找到。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正是因为要做到《橘颂》带出的潇洒和洒脱无比艰难,才总是让人更加向往。它提醒着莫要轻言放弃,再多的磕磕绊绊在恭候,依然追寻橘树坚决不移的精神。
印象深刻的不是屈原的身份、自信还是浪漫,而是从开始的埋怨到决心离弃,最后却深陷心里的纠结漩涡里,毅然决定留在他最爱的楚国。他离不开除了拥有美丽山河的故乡,更是《思美人》里叙述的“美人”——楚怀王。他充分地表达了心里的矛盾,矛盾在我看来便是人类最平凡普遍的一种个性。
追看了一部叙述楚国诗人屈原的中国电视连续剧《思美人》后开始对诗集《楚辞》感兴趣,虽尚未研读完,但对其中的两篇特别有感悟——《离骚》和《橘颂》,因为它们诠释了两种性格。
从《离骚》可以看出屈原对自己的品格有着极大的自信,乱世而不群。他不向宫邻金虎屈服,冒着危险继续向楚怀王谏言,直到绝望才投身汨罗江。社会的大染缸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坚持者想必也已是伤痕累累满目疮痍了吧。
笔心:
人类的情绪在某一个交界处交汇时,会从中衍生出不同流速的河——矛盾之河、愤怒之河、包容之河……我们须要以智商和情商来选择接下来要渡的河。——胡文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