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本是关于沈从文的。其中一本《小念头》出自青年作家赵瑜之手,有个诱人的副标题——“恋爱中的沈从文”。
读完12万字,觉得正如书前一段介绍文字所言:“悠淡叙述的精确细节让人有观看小津安二郎电影的感觉。在讲述自己喜爱的文学大师时,对人性的理解和对材料的熟悉让青年作家获得了大师般的控制力。”
童年逃学在外游荡,就留意到竹筏上苗族女人的长眉秀目高耸乳房;少年时,杀过200个敌人有过17个压寨夫人的山大王,从坟墓偷出女尸欢好,临被枪决仍觉“美得很”的卖豆腐男人,都让他吃惊迷惑。他从擅使眼风却“并不是对所有人都好的”烟馆老板娘那里,欣赏到那“富于人性的姿态”;不足20岁陷入初恋,向同事细腰白脸的姐姐献上无数诗篇,结局却是姐弟合谋骗财卷走沈家卖掉老屋还债后的全部余款。他为表兄(黄永玉之父)代写情书30多封,生花妙笔促成一段姻缘,自己却只有旁观男欢女爱的心跳。出走家乡北漂时代的性压抑并非手淫就可解决;作为密友替胡也频和丁玲戏剧化的恋爱充当顾问,亦是成长史上的浓郁一笔。
因为《小闲情》的品质去看《小念头》,发现赵瑜也是沈从文的真正热爱者和研究者。这本历时10年写成的新书,叫人在40度高温的上海大暑天里手不释卷。
当然占据最多篇幅的还是那场堪称民国传奇的沈张之恋,从已是知名作家大学老师的沈从文对女学生单方面的痴狂苦恋,到终于用情书赢得爱情这杯甜酒,跌宕起伏缠绵不尽。环绕此桩情事的文字多不胜数,感觉从未如此贴近,熟悉而又陌生。作者所谓“小念头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在这里显示为事件的转折正由一个个小念头的变化累积而成。作者费时耗日埋首沈从文的日记、书信和民国历史,收集了丰富的小念头,为的是用细节来勾勒人物双方在恋爱生活里的精神活动,刻摹出高度真实而细节化的故事。
对于沈从文现实人生里的爱情女主角,人们熟知的是后来成为他夫人的张家四姐妹之一张兆和,及他外遇过的女作家高青子。《小念头》则从沈从文的情感萌芽写起:
作者费时耗日埋首沈从文的日记、书信和民国历史,收集了丰富的小念头,为的是用细节来勾勒人物双方在恋爱生活里的精神活动……
知道在此之前,赵瑜已写过一本红到多次再版的《小闲事》,用妙笔还原了一个“恋爱中的鲁迅”。高大上的鲁迅褪去了神圣外衣,站在生活和爱情的河流中,与他的广平兄“关关雎鸠”般一唱一和,侠骨柔情,顽皮可爱。
沈从文的情感经历如同故乡那条绵延的河,让人明白他笔下爱欲描写的原始有力缘何而来,他又如何将人生、人性、情欲、艺术熔于一炉。恋爱中的沈从文也链接着丁玲、胡也频、郁达夫、鲁迅、徐志摩、林徽因、胡适等人的生活。一个人的情感史,就是一段民国的生活史。书中有一节专写沈从文与远在美国的好友王际真的密集信件往还,后者是他倾诉恋爱和生活苦乐的对象。那种无话不谈的关系,简直就像女人的“闺蜜”。
以前读过学者张新颖的《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严谨传记着力呈现沈从文这个文弱书生的漫长后半生,在时代剧变中他连续、细密、复杂的个人精神活动。作者很少直接评论,全书主旨和他的沉痛观点,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选择组合展示出来。赵瑜的这本书采用不同叙事策略,选择由沈从文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情爱入手,工笔绘成沈从文前半生曲折而细致的成长史,一幅动人长卷。
本来想好不要再像以前一样买书囤书了,用一个Kindle来看书,既可省下家里堆书的空间,也可免除旅途上携书的重负。然而回到上海,又不能自制地买进了一批书。
书写这样以历史名人为主角的长篇文化随笔,才气丰盈的文笔也不可或缺,否则就会变成一堆史料的干巴巴归纳整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