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许是前所未有的一场“不应景的应节活动”。说它“不应景” 是这回的演出,上台的不论是歌乐、舞蹈、相声及鼓乐,都不是应邀为其他社团组织春节团拜活动而上台,相反的,是表演艺术圈内人互相以艺团聚的一次轻松演出,是演艺界为自己办的一场“团圆饭”。

表演艺术的创作与价值都定是必须“自我”与独特的。但表演界的生态建构与发展,却少不得“公共”元素。从表演空间、前后台设备与专职人材、宣传与票务渠道,观众人口的开拓与培育,甚至不同类别演艺间时会出现的交融配搭,都不是独行的原创就能走出来的康庄大道。

“南方立春”可以是新的苏醒。长冬一过,就会迎来廿四节气中的开年立春,让我们期许“演艺团圆”能给南马演艺界带来一个生机蓬勃、万紫千红的春天。 (传自新山)

这名称,既透露了演艺团体所扎根的地方(马来半岛的南方,新山),也指明演出的时间点(立春,节气里的第一 “节”,一般上是阳历2月4或5日开始及其后的大约15天),明确地说,演出的日期是2月9日,是丁酉年元宵的前两天。名称下半句“演艺团圆”说明这是新山演艺界“以艺拜年”的一个大团圆。

“南方立春,演艺团圆”是新山一众演艺团体与草根文教组织给即将到来的一场文艺汇演所取的名称。

马国诗人温任平在上世纪80年代末来新山参加诗乐活动后,激动地感叹新山文化界幸有“三陈一姚”撑起一方风气之鼎盛。但随着号称大马相声之父的姚新光与作曲家陈徽崇相继病逝,舞蹈家陈清水也半退半隐之后,“文化新山”的模式已成昨日黄花,“三陈一姚”不时诗酒通宵的传说也永远一去不返了。

去年6月,新山陶德书香楼主席刘隆昌约了南艺华乐团、老友合唱团等一票“较乐龄”的老友,到南方大学所在的金山园吃饭喝茶,热情倡议意民间艺文团体更活络的交流与互助。不久又接获广州归侨委员会艺术团“赤子丰碑南侨机工史诗歌舞剧”南来访演的建议,使一轮茶余饭后、天马行空的高谈阔论,即刻变成得落地行军的实战。后事证明,人多好办事,加上互联系社交群组等时髦手段的灵活使用,“南侨机工赤子丰碑歌舞剧”在柔佛渔米之乡笨珍与新山都票房丰收,周边活动诸如历史图片展与座谈会,南侨机工历史纪念碑的致敬活动都办得有声有色。料不到振奋人心的活动刚过不久,刘隆昌却因心脏病猝然逝世,空留由他唱起的文化高音回荡在金山园的上空……

回首表演艺术界的岁月,除了个别的专场演出,演艺团体往往在幕起幕落,台灯亮熄之间,匆匆只有台侧的错肩或碰撞,几时能有闲空和闲情来场人声沸腾的大团聚?

马来西亚的华族表演艺术,或更大的华人文化艺术界,向来只有民间资源。80年代末从南到北在“艺文风潮”涌现的新象,诸如《动地吟》现代诗朗唱,鼓动天下的廿四节令鼓,传唱民间的新加坡诗曲《传灯》等等,背后都有四方八面艺文界汉子哭笑狂歌的肝胆相照。

一代人的转背,也许留下文化传说,或也留下园圃荒芜、生态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