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付账时还要费时查看应用,难免耽误了后面排队的顾客。所以离境时逛免税商店,阿单决定以日元结算。今后出国消费刷卡,也应该会继续以当地货币结算。
阿单最近到东京旅行,在酒店和免税店刷卡时,服务员都问:要以日元或新币结算? 以日元结算,就必须等多几天,才能查看信用卡交易记录,知道到底兑换成多少新币;当场兑换成新币,好处是“所见即所付”,数目一目了然。
在酒店结账时,阿单选择以新币结算。查看酒店收据时,发现上面印有这样一段说明:“本店提供Dynamic Currency Conversion(DCC),这项交易根据Reuters Wholesale Interbank定下的兑换率进行,并包括3.75%的差额。”
问题是,在国外消费时未必知道哪家商店的银行提供较优惠的兑换率,所以结账时还是以当地货币结算为佳。
换言之,如果要享有“所见即所付”的“便利”,就必须接受较差的兑换率。
认识DCC
既然包括第三方厂商的利润,兑换率肯定较不利于消费者。阿单请教从事金融行业的老同学阿翔后确认:以当地货币结账,才是比较聪明的做法。
出国旅行时,你是否在刷卡的时候被问道:要以当地货币付账,还是当场换算为新币?
提供DCC服务的厂商,一般会在交易中加入利润加成。这些利润加成必须清楚告知持卡人,才会被认可为合规的交易。
阿单上网查了查,找到英国广播公司(BBC)制作的视频“Why you should pay in the local currency when abroad”(为什么出国时应该以当地货币结账),发现确实如阿翔所说。
阿翔建议:如果真的要精打细算,不妨下载汇率手机应用,当场查询,就知道兑换成新币会“损失”多少。
在视频中,记者透露不同商家的兑换率各异。换言之,某些商家可能提供不错的兑换率,无论是否选择以当地货币结算,差别不大。但在某些地方,差别可能多达10%。
上网查了Dynamic Currency Conversion,可译为“动态货币转换”,也就是让持卡者选择以本币或外币结算。DCC服务在1996年创建,一般由第三方协力厂商与商家联合提供,因此不受信用卡组织或发卡公司管辖。
阿单请教了在金融界工作的老同学,和大家分享这两者的差别。
商家兑换率各异
阿翔解释:“简单说,选择以当地货币结账,就是选择信用卡公司(例如Mastercard或Visa)定下的兑换率。不过,这可能不是交易当天的兑换率,而是交易清款入账当天的兑换率。选择以新币结账,商家采用的兑换率是与收单银行(Acquiring Bank)协定的,发卡银行和持卡者都不会知道兑换率,而这往往对消费者较为不利。比较之下,以当地货币结算,透明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