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与班上一位同样喜欢金庸小说的女孩子,常常在午饭时间去图书馆借书。“通常我们一进入图书馆,就冲去摆放金庸小说的书架,有多少本就拿多少本。”

老顽童”周伯通与晚辈郭靖结拜为兄弟,“东邪”黄药师与杨过一见如故。金庸笔下有不少忘年之交,在现实生活中,他也有不少后辈朋友。李纯恩认识金庸时,未满30,二人却可以坦率交心;前新闻主播张宏艳比金庸年轻四十多载,却常常获邀参加他的好友聚会,席间获得大侠写作上的启蒙。

不论莎士比亚的剧作或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主要人物出场前,必定有很多铺排。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开场时,先写城堡守卫与哈姆雷特的朋友,翌日再引主人公出场;《天龙八部》在段誉和萧峰等人的江湖恩怨故事前,先用一段楔子,介绍佛法中轮回生死种种,为全书定下基调。

金庸专辑网址:http://bit.ly/2bKeD6h

【第二十三回 专访李纯恩 张宏艳】

阅读莎翁剧本自然艰辛,张宏艳坦言初读时若找不到切入点,很容易就觉得枯燥。她为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硬着头皮看下去,投入足够多的时间与心力后,当真获得不少启发。

张宏艳忆述﹕“我读中学的时候,人人都喜欢看金庸的小说。”

上个月金庸馆开幕,馆方邀请李纯恩与陶杰出席“金庸其人与故事”交流会,二人在台上谈到与金庸相处多年的轶事。“90年代《明报》计划上市,传媒吹风说查先生身家20亿。”李纯恩曾八卦打听金庸的身家,金庸却笑着反问﹕“如果有20亿的是你,会怎么办?”

“我一直有个梦想,当一名小说家。”如今想来,张宏艳的梦想,源头竟是中学时代吃饭时都忍不住在读的金庸小说。

当年李纯恩跟已故专栏作家简而清很熟,记得简老八说过金庸初到香港时在中区缆车径租房居住,他是房东。“查生在家里写作时,总是很安静,一天写好一段,写完会开心得吹起口哨。”

领张宏艳入莎剧寻灵感

其时,李纯恩是《城市周刊》的总编辑,李纯恩20岁由大陆移民来港后,就开始读金庸小说,当他知道金庸有意聘请他就马上答应了。“他问我当时月薪多少,我说6800元,后来他回复我,开出的月薪是6800元前面多了一个‘一’字。”月入多一万元,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本来一切都落实了,但当时的老板李文庸极力挽留,基于道义,李纯恩决定留下来。“我跟查生说,钱对我不是不重要,但李先生带我入行,在义气和每年多赚的13万之间,我选择了前者。你的小说也是讲义气的!”

李纯恩眼中的金庸,说话不多,却总是一语中的,“平常别人向他请教,他惯常先回一句‘我谂谂’,还多半以口形示意不发出声,然后才慢慢回答。”在玩啤牌游戏时,他更是喜怒不形于色,对手永远不会知道金庸手中的牌好不好,凭着这一点,金庸的胜算也就比他人高。

李纯恩在1986年认识金庸,91至93年在《明报》任职副刊编辑主任,他与金庸既是雇主与员工,也是朋友,多年来,李纯恩看到武侠小说大家严肃认真的一面,更多是他轻松幽默的一面。这位大自己30年的前辈朋友,在生活上也教了他不少功课。说到李纯恩对于金钱的看法,早在二人初相识时,金庸应该已经颇能掌握。“80年代中,查生正为《明报》副刊星期日版筹备改版,想出以全粉纸印刷封面,内页是明星大海报,都是当时得令的大明星如钟楚红、林青霞等,成本高昂但印刷效果亮丽。他需要物色人手,王世瑜(曾任《明报》总编辑)把我介绍给他。”

香港文化博物馆今年3月成立常设“金庸展厅”,细说一代文人查良镛(笔名金庸)传奇。查良镛乃香港《明报》创办人,也是名满天下的武侠小说家,《明报》特策划《金庸专辑》,隔周二刊出,缕述查先生之办报及其武侠小说种种。《联合早报》获《明报》授权隔日转载,以惠金庸的广大读者。

在报馆,李纯恩见到的是满有威严的金庸,同事入他房时均战战兢兢,犹如面圣,他走进金庸的办公室,很多时却是轻轻松松的闲聊一下。李纯恩说,二人年龄相隔30载,却可以直来直往,实话实说。“有一次我知道查生准备去新加坡,我告诉他在当地也有一些熟朋友,可以介绍给他认识。他说﹕‘只要我愿意,我可以交上很多朋友,但我的朋友已经足够,不需要交新的了’。”李纯恩说,金庸最不喜欢别人没礼貌,试过在公众场合或食肆,有人走过来状甚老友的搭着他臂膀,他会一手把对方推开,反之,如果遇上并不相识但有好感的,金庸并不介意主动上前跟对方握手交谈。

有线电视前总主播张宏艳是金庸的忘年之交。早年金庸与倪匡等一班老友相聚,张宏艳也常出席,听前辈讲讲当年文坛的故事,也借机请教写作技巧。

张宏艳爱读书的习惯保持至今,她家的客厅,有半边墙是留给书柜的。“放假的时候,我最喜欢拿过一本书看看看,不用出门。”她看的书很杂,但最吸引她的还是小说,因为好的小说中,情节与角色常常生趣十足。

形式上的技巧固然重要,故事若要吸引人,内容本身的戏剧性亦不可少。在张宏艳看来,经典小说或剧作之所以被人长久谈论,事缘时常包含“不可逆转的悲剧”。

透过工作,李纯恩认识了金庸相识于《大公报》年代的好友黄永玉。当年澳门流行比武打擂台,报纸的报道沸沸扬扬,十分轰动。《新晚报》的总编辑罗孚提议不如撰写武侠小说响应,梁羽生第一个举手支持,于是《龙虎斗京华》面世,金庸见状亦跃跃欲试。当时与金庸在同一个办公室上班的黄永玉曾跟李纯恩说:“大家都怀疑查良镛文质彬彬怎懂写武侠小说,他只是笑笑回应,然后默默完成第一部作品《书剑恩仇录》。”

记者专访时问李纯恩当时如何回答?“我告诉他﹕‘如果我赚到一亿,就不会去追求更多财富,所以我是不会拥有20亿的!’查生笑了笑,并没说什么,或许觉得这个年轻人真没出息。”

张宏艳对于古代诗文及绘画的了解,便是从金庸小说中得来。她小时住在荃湾,平日少有机会去博物馆看展览。读金庸小说的时候,她留意到明河社的版本中,常以古代名画及书法作品为配图。金庸作品文笔不俗,旁征博引,流畅自在,也为喜爱武侠的年轻读者提供了解并学习历史的渠道。张宏艳说,自己不单从金庸小说中了解历史,还从中学到众多常用的成语。

父母都是印尼华侨,小时候的张宏艳,时常听家里人谈及国共两党、中国内战、文革。

她清楚记得《书剑恩仇录》中对于香香公主美貌的描写。金庸并未直接描写公主的样貌,而是间接写他人见到她时的反应。香香公主出场时,身旁的士兵都呆住了,手中兵器纷纷跌落地下。如是宕开一笔的做法,在张宏艳看来,正是文字的魅力所在。

从前很喜欢请朋友出外吃饭和旅游的金庸已届90高龄,近年鲜有外出,李纯恩说,朋友到他的家探望,他会很高兴。“所以我一有空就会去看看他,告诉他我的近况,我开画展,也有告诉他。有时还会带一些他喜欢吃的去哄哄他。”原来在小说中经常炮制美味佳肴的查大侠,私下很喜欢吃精致的上海小云吞,大的他不喜欢,李纯恩就带些自家制的小云吞,去满足这位亦友亦师前辈的口福。

张宏艳也经常鼓励女儿多看书,她将自己珍藏的金庸小说给女儿阅读,当时约十岁的大女儿竟很喜欢。有一次见到金庸,她谈及此事,金庸听了高兴,拿过书来题了一段话﹕“不曾见过的小女友,可惜我没有见过你,否则我小说中的女主角,就一定更加美丽和聪明!”

相识多年,李纯恩谈金庸,大家相处的片段多得数不尽,当中最难忘的有几个片段,包括某年他替金庸在一年内卖出三部小说的电影版权,然后金庸把赚到的钱,请好友们去旅行的那一趟愉快时光,还有一幕应该也在其中﹕“1994年,我爸爸过世,查生向来不惯早起,那天他和查太很早到了灵堂,他们逗留了很久。”最后还有这一幕:“当年我意兴阑珊告诉他决定离开《成报》,他马上约我出来吃饭,在座还有他一位懂看面相占卜的朋友,席间为我说解‘前程’。”

苏智鑫、受访者提供/图

哈姆雷特与天龙八部

(黄志东、受访者提供/图)

她记得图书馆中的金庸小说最抢手,要提早很久预订,她的那位朋友为尽早订到书,甚至与图书管理员交上了朋友。

她举《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以及《罗密欧与茱丽叶》中一对恋人为例。萧峰一生经受诸多挫折与冤屈,甚至误杀了自己深爱的女子阿朱,而罗密欧与茱丽叶之间电光火石的爱情,也因为种种误会与摩擦,以两人双双自杀殉情告终。张宏艳觉得,这种超出人力掌控之外的、与天命及机缘相关的曲折起落,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缘由。

“查生问我当时的薪金多少,给我开出比三年前更理想的待遇。不过我还是因为同样理由推却了。”直至91年,《城市周刊》被收购,李纯恩安然引退,到《明报》担任副刊编辑主任。“当时,查生在工作上曾这样指导我﹕‘李纯恩,你得将副刊版面视为一台京戏,集齐不同角色,青衣花旦小生样样皆全,这样才会演得好看’。”

重金礼聘 一等再等

“比如,三幕剧为什么要设计成三幕?剧情的张力从哪里来?”透过阅读莎士比亚的经典剧作,她发觉一个吸引人的故事通常需要具备起承转合种种要素,而当她在分析莎剧文本及用字之后,再重温金庸的武侠小说,发觉其中确有诸多相似之处。

不能当全职员工,李纯恩被金庸邀请当兼职,每周开会一次,一个月后,他收到跟《城市周刊》正职一样的报酬。那时开始,金庸和友人饭叙常邀请他。约三年后某天,李纯恩在金庸的家作客,大伙儿围着饭厅的大圆餐桌谈得热闹,金庸对李纯恩说﹕“纯恩兄,我们笔谈。”然后把字条放在餐桌的转盘上,一下子转到李纯恩跟前。

张宏艳说﹕“他(金庸)怎样描述一场冲突,怎样令到文字流动,怎样铺排一部小说,其中有很多值得分析和学习的地方。”

爱恨分明 喜怒不形于色

张宏艳向金庸请教写作秘诀,重返学校修读编剧课程,她期待自己找到金庸小说中那种层层铺垫。

“我听过好多故事,但我之前写的文字大多很短,撰写长篇文章的时候,便容易虎头蛇尾。”

在电视台当了多年记者,习惯了突发新闻“短、平、快”的写作节奏,习惯了客观、中立、不渗入个人情感的写作方法。及后张宏艳离开传媒行业,想要静下心来写作父母那一代印尼华侨的故事时,却发现自己“完全写不出来”。

“我喜欢与人性有关的故事,讲述人如何在跌宕起伏的大时代中生存的故事。”张宏艳说。

那个年代,没有互联网,没有智能手机,中学生的课余时间通常用在读小说上,或去图书馆,或去租书铺。班上不少女孩子喜欢读亦舒,她却钟爱金庸笔下的故事,流连于武侠世界中的恩爱情仇。

“他(金庸)说要多看莎士比亚的剧本。”张宏艳记得,金庸曾提到自己在写作武侠故事的时候,不时从莎士比亚著作中寻找灵感。

自制小云吞敬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