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5月20日应该是吉日,既是《明报》创刊日,也是倪匡与太太结婚的大日子。这个巧合只是往后金庸与倪匡深厚缘分的序幕。不久之后,倪匡成为《明报》的专栏作家,写作内容包括小说和散文,高峰期每天有三四个专栏,而他在《明报》连载,如《卫斯理科学幻想小说》等经典故事更成为他的代表作。
倪匡说金庸对朋友很好,在著作《我看金庸小说》中提到一些旧事:“十余年前,金庸嗜玩沙蟹,‘蟹技’段数甚高……笔者赌品甚差,有一次输急了,拍桌而去,回家之后,兀自生气,金庸立时打电话来,当哄小孩一样哄,令笔者为之汗颜。又有一次也是输急了,说输了的钱本来是准备买相机的,金庸立时以名牌相机一具见赠。”多年来金庸送他的礼物不少,当中还包括卫斯理小说的版权。大家一直把卫斯理归类为科幻小说,倪匡却公开它的DNA。
倪匡说,他从来不喜欢与别人比较。无论任何界别的比赛都不感兴趣,“金庸很喜欢下棋,有一段时间也想教我下围棋,我就是不肯,也从来没有跟他下过棋。”曾经,倪匡被拿来跟金庸相比。“有人说我写的东西没结构没组织,又有人在一个演讲场合当面批评我的小说跟金庸相比望尘莫及,我说:‘你太抬举我了,望到尘应该不会隔好远。’”倪匡说望到尘好开心,笑自己说话像机关枪的作家,笑声也像机关枪。
【第十一回 专访倪匡】
金庸除了请倪匡写专栏,还曾委以另一重任。“查生找我办期刊《武侠与历史》,说什么都可以让我作主,我说那就先把作者稿费加三倍吧!‘这样子就办不成了。’他说,‘你不是为了将武侠小说发扬光大的吗?’我问。”金庸不语。
当年负责的编辑忆说倪匡写稿特快,遇有未收到稿的情况,会上门去取。倪匡会请编辑坐下稍等,递上一杯红酒,不一会,酒未饮完,就把7篇每篇约200字的稿子完成。
虽然做了几十年老朋友,倪匡觉得金庸想法高明学问广博,且心思深不可测,只能了解他不到万分之一。不过回到金庸武侠小说的赏析这个范畴,又另当别论。作为金庸作品研究的领头人并提出“金学”一词,倪匡撰写多部金学研究专书,就《天龙八部》写角色之最,写什么场景戏码宜敬什么酒,给金庸小说设排行榜,倪匡认为研究武侠小说必须在其框架下去研究,读到某些金学的研究文章,认为撰文者不懂武侠。
就记者手上的几份六七十年代副刊,倪匡真个笔踪处处,1965年12月,在卫斯理的《蜂云》旁边正是他曾担任代笔、把他觉得很讨厌的阿紫弄盲的《天龙八部》,背页则有他以岳川为笔名写的古装武侠《剑谷幽魂》。
了解金庸不到万分一
除了小说,倪匡还写散文,其中一个是以“沙翁”为笔名写的《皮靴集》。某天倪匡交稿,跟编辑说专栏的名字要改,因为另有报章的专栏也以《皮靴集》命名,他很生气,把专栏改为《赤足集》,似乎要把对方一脚踢开。
香港文化博物馆将于2017年初成立常设“金庸展厅”,细说一代文人查良镛(笔名金庸)传奇。查良镛乃香港《明报》创办人,也是名满天下的武侠小说家,《明报》特策划《金庸专辑》,隔周二刊出,缕述查先生之办报及其武侠小说种种。《联合早报》获《明报》授权隔日转载,以惠金庸的广大读者。
金庸专辑
金庸专辑网址 http://bit.ly/2bKeD6h
稿费加三倍的事没有发生,倪匡说,金庸是个很有看法的人,他的想法更不容易被别人动摇。《明报月刊》创刊前,查生曾邀请一位学者到办公室讨论刊物的方针,在旁边写稿的倪匡说:“学者滔滔不绝讲足两个多小时,查生则不发一言,最后回一句:‘还是照我的办法比较好。’那位学者气冲冲转头就走。”
《明报》创刊后不久,倪匡便开始在副刊写专栏,60年代初,其作品也于《明报》与《南洋商报》合作编印、逢星期日随报加送的《东南亚周刊》中刊登。率先在新刊物中以新作《素心剑》省招牌的金庸,也请倪匡写一个武侠故事。“因为那时我还不算很有名气,担心写了没有人看,查生说不如和他合著,他挂个名,内容全由我负责。”倪匡边说边走到客厅的书架前找来两本书,友人最近找到当年的报纸,把连载版本重新印制。封面印着《天涯折剑录》,倪匡用了“岳川”作为笔名。
倪匡很爱吃鱼,童年有个别号叫“小猫”,金庸有一个习惯,每次和倪匡一起吃饭,鱼一来了,就会把鱼头夹起放进倪匡的碗里,倪匡总是老实不客气。“有一回他又把鱼头递过来,我说不要了,我的口腔发炎。查生大喜:‘你不吃,我吃!’认识他十多年一直不知道他原来也好这一味。”
《卫斯理》是武侠小说
一杯酒未尽 已写千字
金庸割爱让鱼头
“八十几岁人,老了,周身不舒服,现在好像一头龟,做什么都要慢动作,想到超市逛逛,想了十多天都未动身。”起初约倪匡做访问,他就是这样地婉拒,不过这天到他家去探访,刚睡过午觉的他精神很不错,脑袋转数快,记性好。记者上回访问蔡澜时,蔡澜提到有一次他们几个人去日本吃鸡泡鱼,倪匡一个人吃了8条。“那次有10个人,每人一条,但其中3个人没有吃,于是我就吃了4条。那些鸡泡鱼很大,差不多有你的胶水瓶大小,8条吃不下。”
大家都写小说,倪匡和金庸的创作习惯很不同。倪匡说金庸喜欢逐篇逐篇每天去写,会为作品进行多番修订,他会一口气同一个故事连续写十天,明知有错都不会修改。当年写卫斯理,讲到他去了南极见到一头白熊,被读者投诉也不肯改。“当然有些东西是要修改的,例如《鹿鼎记》鳌拜被割去舌头后仍不停骂人,舌头都没有了怎样骂人?这些就要改。”
“他们不断讨论小说在历史中的真实性,又从物理角度看情节发生的可能性,实在没有必要,武侠小说是幻想小说,凡于武侠小说出现的东西在现实中都不存在,武侠小说只需要好看,人物生动情节浪漫就足够,不需要理会什么文以载道。你吃一条鱼,需要知道它的学名吗?东星斑的学名是什么?”
关于倪匡
原名倪聪,作家、编剧,以卫斯理、沙翁及岳川等笔名撰写小说、散文,著有《卫斯理系列》及《原振侠系列》等小说,据说最高纪录为1小时写4500字,一星期可写10万字,曾同时为12家报纸写连载,创作小说超过300本,剧本超过400部,文字产量早已过亿,与金庸、蔡澜及黄霑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曾与黄霑、蔡澜合作主持亚洲电视清谈节目《今夜不设防》。
那段时间金庸要求倪匡多写几部武侠小说,他陆陆续续又写了《血影》和《长铗歌》等,“查生还是要我再添一部,我就建议写时装的,那就是卫斯理。所以《卫斯理》其实是时装武侠小说!”
倪匡亦曾经做过金庸小说的代笔,又联同导演张彻把《神雕侠侣》改编为电影,更于80年代推出《侠之大者——我看金庸小说》等金庸小说研究作品,成为往后文学界研究金庸作品的重要材料。倪匡与金庸是多年知交,与蔡澜、黄霑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不论谈金庸还是金庸的作品,倪匡都是不能错过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