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许美端的作品“Isskimmer”,在瑞典语中是冰晶的意思。为何作曲家要用瑞典语来为乐曲命名,甚至每段小标题也如此?也许这只能解释为作曲家非常细腻的完美主义倾向,认为只有瑞典语的发音才能与她的音乐相匹配?

乐曲共分六小段,用声响来表现冰在不同状态下的六种动态,并以第一段梦幻式的冰的碎裂来贯穿全曲,形成一种动静相间的变化回旋曲式结构ABACDA。作曲家以科学家的严谨和建筑师的精密来完成这首作品,真让我刮目相看咧!

从风格上来看,作曲家留有浓厚海外华人文化(新马港台)的烙印,虽然内心向往着大江大海的雄浑气势,实际上却非常低调地努力去摆脱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非常欣赏作曲家的旋律感和复调的运用。

如果说第一首乐曲是整场音乐会中,最不像华乐作品的话,第二首梁洁莹的《心旷神怡》毫无疑问是最像的。这首大约有四个部分的作品,分别有抒情的咏叹,跳跃的舞曲,戏剧性幻想,最后又回到抒情的咏叹。

或许指挥把这首作品作为整场音乐会的压轴,是因其比较庞大的乐队规模吧?不过我觉得乐曲介绍中的故事情节交代得太过详细具体,听众在乐曲中很难跟着所提示的情节游走,反而限制了音乐想象空间。

鼎艺团最近在线上举行“聆听2020”音乐会,展现当今作曲界六位女中豪杰的室内乐新作品,正如指挥郭永德所说,虽然不能在现场带给大家音乐,却冥冥之中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王丹红以往的华乐作品相当大众化,即使再高深也只停留在后期浪漫派的范畴中。这首作品却具有不少当代中国作曲家的“现代派”风格,多调性的运用也很娴熟,隐约中还有一点苏联时代中亚作曲家的影响。

第六首高程锦的《巴当传奇》,是整场音乐会里风格最混搭的。这也难怪,这个马来民间传说,牵涉到印度和新加坡,甚至爪哇和阿拉伯呢,因此当乐曲中出现各种繁复的音调风格和节奏就不足为奇了。

Resonate简单来说就是回响,作曲家除了强调东西方文化,以及本地华人方言融合之外,并没有再提示什么。我却分明在管乐凄厉的尖叫和打击乐急促的节奏里,仿佛误入了一个人鬼通灵的场景,甚至看到了那个阿婆颤抖中拨弄小碟子的身影……

当代音乐作品在本地表演的机会并不多,希望鼎艺团和六位作曲家的不懈努力,能带给本地听众更多的新理念、新创意。

第五首蔡宗玲的《忆。元宵》曾获得2018年鼎艺国际室内乐作曲比赛“作弹会”冠军。作为当时受邀担任比赛的评委之一,我深感荣幸。这首作品也令我想起30多年前,作为上音作曲学生参加福建泉州南音乐团元宵表演的旧事。

陈三五娘的浪漫爱情故事,几乎是南音欲罢不能的桥段。作曲家巧妙地将传统南音的支声复调做了现代处理,并加进不协和音及平行和声,刻画出元宵时分才子佳人的缠绵悱恻,结尾处把旋律分拆在不同乐器上,效果相当新颖。

王丹红有别以往的作品

第三首是王丹红的《沙海意境》。这首描绘敦煌壁画传奇的作品,不管是文字介绍或作曲家本人在视频介绍中,都突出了高深的演奏技术难度,确实这首作品与她其他作品有不少差别。

第四首许佩珊《勤》是最让我感到疑惑的作品。首先,我看不出《勤》与英文曲名“Resonate”之间有什么关联。在浩瀚的音乐史中,总有几个作曲家喜欢跟听众玩捉迷藏,我猜想英文曲名才是作曲家原本所要表达的某种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