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转行 在新提升
她常提醒其他工人:不要害怕和雇主沟通。“只要没有做错事,就要勇敢开口,不能因为害怕而不愿尝试。”
Nan Seng显然已考虑周全。她说:“肥皂的材料可以取自我的农场还有附近其他农场。这样就能支持邻居,帮到大家。我打算在缅甸售卖产品,也会把东西放到网上去卖。”
第一次和Ritchelle Mantiquilla(里舍勒·曼蒂基拉,44岁)交谈,是在今年2月的一场新书发表会。本地作家陈仙凤(Loretta Chen)的“M/OTHER”一书收录20位母亲的故事,温文尔雅的Ritchelle是其一。
每周只有星期天休息,却要做义工,办比赛,不给自己预留消闲时间吗?她说:“没关系!单周的星期天去HOME的中心做辅导,双周的星期天处理比赛的事,帮助其他人真的非常快乐。我还有一个梦想,希望有朝一日在印尼创办非政府组织,让小朋友都有机会上学。”
来新后不到一年半,Ritchelle的父亲过世了。前雇主安排她回去奔丧,她至今仍非常感恩。Ritchelle说:“丈夫和父亲去世后,我感觉自己好像‘瘸了’。但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工作,至少要让两个孩子上大学。”
听说其他国家的家政工薪资较高,说得一口流利英语的她会否考虑去其他地方当家政工?Ritchelle笑着摇摇头。“我的要求不多,我认为快乐和满足感其实很简单,看到身边人的笑容真的就已足够。”
在Nan Seng眼里,新加坡是个安全的国家,这里还有很多提升技能的机会,让她获取宝贵经验。积极进取的她认为来新就要勇于尝试不同的事情,所以在2018年自费报读Aidha的英文课和基础课(包括理财和电脑技能)。
Nan Seng认为自己在Aidha上课后,掌握的技能多了,自信心加强了,她对未来也有了明确规划。加上在Aidha学会理财知识,助她实现创业的梦想。她在家乡开了小杂货店,还开辟蔬菜农场和香蕉农场。
为了给家政工提供纾解压力、联络感情的管道,Yanti萌生举办体育比赛的想法。她考虑到费用(越低越好)、人数(多人一组为佳)、设备和场地(最好免费)等因素,最终选定排球。
Ritchelle说:“摄影和美术这些爱好需要时间经营,身为家政工,时间真的非常宝贵,但无论多忙,我都想抽空拍照、画画。摄影和美术提醒我,我就是一个正常人。”
这是许多家政工的心酸:在异地照顾别人的孩子,结果错过自己亲生孩子的成长。“我喜欢拍下亲人交流的画面,就是因为可以缓解思念之苦。”
Ritchelle来自菲律宾的伊洛伊洛(Iloilo),家里有11个兄弟姐妹,学业成绩优越的她领了奖学金在大学修读电子工程。无奈家族生意破产,身为长女的她决定辍学,工作养家。
自动自发筹办这项活动的Yanti(全名Istriyanti)来自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的淡满光(Temanggung),刚过42岁生日的她在2011年因服装生意失败而忍痛离开才六个月大的女儿来新工作,那是她最后一次见到孩子。
有多少名家政工就有多少个漂洋过海的故事。记者访了来自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缅甸的三名工人,请她们分享来新工作的喜怒哀乐和点滴回忆。有人有幸遇上好雇主,资助她上课也支持她的摄影和绘画爱好;有人被拖欠薪资又遭受暴力对待,在客工援助组织情义之家(HOME)的收容所住了14个月后,当起义工辅导其他工人,还为她们举办排球比赛;有人上了理财和商业管理课,学以致用,在家乡开了农场和杂货店,现计划售卖手工皂,帮助皮肤敏感者。
回菲创业又在儿子鼓励下回新
每个月上两天课,上午10时至下午1时是基础课,下午2时至傍晚5时学英文。Nan Seng感激雇主让她在星期天放假上课,“雇主非常支持我,也常鼓励我进修。”
直率、豪爽的Yanti说:“我不擅长打排球,大家都比我厉害。我可以做的是策划比赛,让大家玩得开心。”
决定来新,同样是为了家人。2007年,丈夫心脏骤停忽逝,她的客服员薪水不足以养活自己和两个儿子(七岁和六岁),所以想来新工作。但父亲听过不少岛国雇主虐待家政工的事件,强烈反对。她好不容易说服他,2009年开始在本地工作,在同一个家庭做了近10年。
导演凭花寄意,家政工承载着梦想的种子漂洋过海,像木棉花一样看似平凡却有离乡背井的勇气。她们在异地燃烧了青春,为远方的家人换来温饱。
热爱艺术的她也喜欢画画,她以油彩和压克力颜料完成的画作获选在2018年的一场艺术展亮相;展览在牛车水原貌馆举行,展品都是客工与外籍家政工的创作。
Ritchelle:家人是最大动力
Yanti的第一个雇主不允许她使用电话或手机,她抵新两年后才知道孩子在一年前死了,前夫也离开了她。丧女和离婚之痛未平复,其他煎熬接踵而来。
岛国不少家政工持有大学或专业文凭,选择漂洋过海寄人篱下,无非家乡工作机会有限,或薪资不高。
第一次创业失败了,但Ritchelle说她不会放弃,她相信待天时地利人和就能重新出发。“等孩子大学毕业,我存够钱,找到好地点,就会再次尝试。”
薪水被拖欠,被迫去雇主家之外的地方工作,被暴力对待……家政工最怕遇到的问题一一发生在Yanti身上。被雇主打骂和掌掴的她忍无可忍,在2013年投靠情义之家,在收容所住了14个月。她在寄宿期间当上组长,照顾其他家政工;轮到自己离开收容所,再次工作后,她在情义之家当义工,辅导其他碰上问题的家政工。
根据人力部网站的数据,我国去年有26万8500名外籍家政工人(Migrant Domestic Worker,简称MDW);这个数字年年上升,唯一例外是冠病疫情暴发后入境受限的2020年和2021年。
“还好儿子大了,懂事了,不再吃醋了。现在我还是会探望前雇主一家人,看到小朋友还是叫他baby,他也愿意让我这么称呼他。”
通过摄影与艺术抒情达意
她们在你我身边,也许和你同住一个屋檐下——宛如木棉花漂洋过海的家政工人,离开了家人和家园,来到我们家里操持家务和三餐,照顾老幼;少了她们有多艰难,国人在疫情期间入境受限时已有切身体会。与此同时,媒体不时报道有家政工人被诬陷偷窃被判坐牢,有人被打被掌掴被熨斗烫伤,有人甚至被虐至死,丧命时体重仅24公斤…… 配合6月16日国际家政工日(International Domestic Workers Day),《联合早报》聚焦本地近27万名外籍家政工人。先听三名背景和遭遇各异的工人娓娓道来她们的故事,接着思考现有制度可改善之处。客工援助组织为何建议让家政工有权选择与雇主分开住,并强调家政工应有换雇主的自由?照护重责是否不该交给家政工?雇主为何不应要求负责照护的工人兼顾家务和下厨? 看似以工人为出发点的建议其实有助打造双赢局面,雇主亦可获益。将心比心,给予家政工她们应得的尊重和权益,刻不容缓。
她说:“农场交给家人打理,虽然盈利不多,但至少可以应付家里的基本生活费用。我也把这里学到的理财知识传授给家人。”
Ritchelle五年前回菲律宾创业,开了一家小餐馆和室内设计公司,亲自经营生意,忙到不可开交,但收入不如预期理想,她还得在电话服务中心兼差。儿子看她每天筋疲力尽,问她是否想回新加坡工作,她认真考虑后决定返新。
“我是过来人,所以能明白她们的困扰。我常劝说不要遇到问题就离开雇主,要看情况而定。首先稳住自己的心,才知道怎么处理问题。”
Nan Seng在大学主修护士学、药剂学和历史,毕业后做了几个月护士便在朋友的鼓励下来新做家政工,为的是赚取较高的薪水。“缅甸护士的薪酬不多,我必须养家,家人都很体谅我的决定。”
这是配合客工援助组织情义之家(HOME)体育部的10周年庆,以及国际家政工日所举办的活动,参赛队伍22支,队员都是外籍家政工。烈日当空,大家挥洒汗水,笑容和太阳一样灿烂。
Yanti说:“我住在收容所时告诉自己,问题解决后一定要帮助其他人,就像情义之家帮了我一样。”
Ritchelle说:“我很幸运,第一个雇主就对我非常好,而且一家人都非常亲切友善。即便有其他雇主要我跳槽,说带我移居英国,申请成为永久居民,我坚决不要。”
身为负责人,Yanti几乎包办比赛大小事务,从行政工作到找赞助人,从设计宣传海报到拍照留念,全都费劲耗时但她乐在其中。
儿子的幸福是Ritchelle最大的动力,前雇主是她强而有力的后盾。在前雇主的鼓励和赞助下,她2014年开始在专门协助家政工提升技能的非牟利组织Aidha上课,2016年毕业。她学会的不单是理财、创业和电脑技能,Aidha与香港的社企Lensational联办的摄影工作坊更让她掌握基本技巧,爱上摄影,也找到了抒发情绪,表达想法的途径。
从受害者变义工
31岁的Nan Seng(南申)来自缅甸北部最大的城市密支那(Myitkyina),父母生了六个孩子。身为长女的她说得理所当然:“我年龄最大,所以一定要支持弟弟妹妹,他们有些还在求学。”
来新前后的步伐因人而异,相同的是每一步都让我们看到爱和付出,和她们的梦想一样闪闪发亮。
幸运的是,她再次遇上好雇主。现任雇主支持她追求爱好,不但借出自己的相机,也让她在平日请假参与不同活动,例如出席新书发布会,接受国家美术馆之邀拍摄Art in 90s视频,介绍自己喜欢的展品。
第二次访问约在她雇主家附近的图书馆,那是她常去看书的地方。她让记者浏览手机相簿,包括Aidha的年度摄影展Unspoken Life的得奖作品之一。照片主角是前雇主的儿子,Ritchelle和他情同母子,两人每天下午一起去公园散步,在木麻黄树荫下聊天。
Ritchelle回忆拍下照片的那一天:“我已经决定回菲律宾,因为和儿子分开太久了。但看着从出生以来就给我照顾的小朋友,真的不知道怎么告诉他我要离开,我感觉愧疚,当下有非常多的情绪涌上心头。”
在Nan Seng看来,家政工人可通过创业打造更美好的未来。她希望帮助其他人更好地规划人生,所以常主动分享她在Aidha学到的知识。例如有家政工的朋友说Aidha毕业后想去公司打工,她提出还有创业这条路值得考虑。“无论公司的规模大小,我都希望是自己的生意。”
5月一个艳阳高照的星期天,Yanti(雅恩蒂)早上八点多就抵达加冷地铁站附近的草场。她早餐都没吃,就和几个同是家政工的朋友搭起三个排球网,准备200多个人的饮料,为即将展开的HOME Cup排球比赛做准备。
最近,热爱学习新事物的Nan Seng还学会制造手工皂,她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回缅甸创办手工皂品牌。“很多产品含有人造化学物,我希望为皮肤敏感的人及湿疹患者提供以天然材料制成的护肤品。”
离家后痛失爱女,又碰上无良雇主,她可曾后悔来新?“不会。我不是新加坡人,HOME却帮了我。HOME是新加坡的组织,所以我不后悔选择了新加坡。”
自己圆创业梦 鼓励其他家政工创业
本着回馈之心,Nan Seng从2018年开始担任Aidha的学生大使,义务在活动上帮忙。Aidha的通讯经理Amirah Ali对她的印象极佳:她很sweet(温柔体贴),而且总是非常愿意伸出援手。“她很聪明,有很好的点子,而且目光长远。”
延伸阅读
一度让她无比心痛的是,儿子感觉受冷落,妒忌起她照顾的小朋友。前雇主的小儿子三岁时,请假回乡的她不时用WhatsApp和小朋友视频通话,结果亲生儿子埋怨:你回家不到两周,怎么还是挂念雇主一家人?现在回想,她认为自己或许太宠爱前雇主的儿子——她经常主动放弃每周一天的休假,只为了陪伴见不到她就会哭闹的小朋友。
港片《沦落人》有一幕让人印象深刻——因工伤意外半身不遂,瘫痪后失婚潦倒的男主角(黄秋生饰)向他的家政工Evelyn形容木棉花,鼓励她离开香港,追求梦想:“你唔好睇小啲花呀,呢啲干咗可以做药材㗎,过多阵就会结成棉花,又吹去新嘅地方,重新开始。”
第一场比赛在2022年中举行,至今办了9场。前三甲的优胜队可获奖牌和奖金($50至$275不等)。
梦想在印尼创办NGO
情义之家在城市购物中心(City Plaza)设有接待处,Yanti是负责人之一。她除了接听求助热线,有时还亲自拯救遇上困难的家政工,陪她们去收容所。第二次访问约在城市购物中心,看她耐心聆听求助者的故事,轻声安抚,眼神和语气都让人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