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4年马康奈(McConnel)在印度加尔各答,解剖一名20岁中国木匠的尸体时,在他肝内胆管发现这种寄生虫,由于病人是中国人,而且是世界第一个被证实感染此虫的病例,因此命名为中华肝吸虫。中华肝吸虫感染盛行于中国大陆、台湾、韩国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以免囊蚴感染,这包括不吃生或半生的鱼虾;菜刀切完生鱼必须洗净后再切熟肉;加强粪便管理,不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或猫、狗、猪等的粪便施肥或喂鱼虾,防止粪便污染水源、鱼塘。
中华肝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如猫、狗等的肝胆管内,产出的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混于粪便中排出。 虫卵落入水中,先后经过两个中间宿主——淡水螺和鱼虾类体内的发育,形成大量感染期囊蚴,人或动物吃进含有活囊蚴的鱼虾而感染。
中华肝吸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肝胆管内。(互联网)
轻度感染可以无症状,重者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疲倦乏力、肝区隐痛、肝肿大等问题,晚期可出现肝硬化、腹水,还可并发胆囊炎、胆管炎和胆管阻塞等。国外一些资料提示,中华肝吸虫感染与胆管癌、肝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延伸阅读
词条:中华肝吸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