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暂时性建筑方案

这个装置采用的彩虹色织物来自这一带的布店。这里以前是布店,后来被火烧掉,装置是向甘榜格南丰富的布料贸易遗产致敬。透过青龙树圆顶形天篷的光线,在都市路口的喧嚣中,营造使人恢复活力的宁静氛围,促使设计师以织物天篷和分层座椅,创造出让心灵休憩的庇护所。使用者可以调整织物,打造自己的空间。装置结构方便组装、运输,可适用于其他场域。

节日屋外墙壁画《一个特别的地方》可以充作游客的放大版地图。根据谷歌地图穿越古今,用图案标记,知道去哪条街吃饭,抽水烟,买藤制家具、地毯,还可知道以前的打铁街在哪里。

地点:苏丹门公园

地点:苏丹门前的巴士停车场

建筑节邀请艺术工作者、设计师和建筑师从甘榜格南遗产出发,创作六个装置。蔡优进估计从节日屋出发,大约45分钟可走完,入夜探访比较理想,不太炎热,也更热闹。公众可通过WhatsApp应用,随着Hidden SG!开发的游戏,通过不同景点解谜来了解这一带的历史文化。

专门开发新型张拉整体结构(Tensegrity)项目的设计室Dynamic Assemblies Lab,在苏丹门公园搭建一座环形装置《星号》(Asterisk),循环再利用地铁车厢翻新时废弃的不锈钢管,让它们发光,再持续使用。装置采用市区重建局提供的素材,因为钢管强度和尺寸限制,所以设计师特地设计了安装与固定钢管的一系列连接件。这个原型结构旨在展示张拉整体结构新颖的美学品质和实用潜力。

由新加坡建筑师学会主办的建筑节迈入第17年,不用传统展馆形式,也不再集中在一座建筑内,第一次以一个社区为核心来传达建筑节主题。蔡优进说,策划团队与市区重建局讨论时,考虑过实里基、惹兰勿刹等地点,最终选中甘榜格南(Kampong Glam)。这一带经常处于过渡性的时间与状态中,给予团队诸多灵感。

摄影师王猷和以镜头下的房子照片做成墙纸装置。(吴先邦摄)

Dulang在马来语指的是钢托盘,新加坡项目经理Syazwan Hanif和旅居伦敦的设计师Syafiq Jubri将它放大,打造成一款与众不同的共用桌子。它由一系列交叉重叠的圆形托盘组成,让人们聚集交流。每个圆形代表甘榜格南或新加坡不同的社群,图案镂空灵感来自“格南树”(长叶千层树)叶子,也可排水。托盘尺寸大小高度不一,让大人小孩用正餐或吃甜品。

因为脚手架被视为一种快速、实用且临时的建筑材料,也是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材料,施工现场的走道经常使用,所以设计者以它作为装置与设计建材,回应建筑节主题。Faiz Bin Zohri希望公众第一眼看到装置,认为它很“正常”,不很特别,再看一眼,会好奇为何有这样的桥梁,想象什么神秘人一夜之间搭桥跨过篱笆回到昔日的爪哇小屋。他还用脚手架和木材在篱笆两旁搭建座位,方便公众休息或野餐。

第五站:《织物森林》

靠近苏丹回教堂,两棵巨大青龙树下的装置《织物森林》,可说是迎接公众进入的“甘榜格南门”。与郑凯瑞共同制作装置的建筑师蔡姿惠说,他们观察到树下是社群的聚集地,瓷砖长凳是公众、店主和居民休憩处。这里曾是信徒前往麦加朝圣的中途站,50米外是海边,后已填土。

甘榜格南六个装置的位置图。(吴先邦摄)

蔡优进说,过渡性不仅指空间,也指涉时间状态。人们对空间所做的事影响未来,建筑节策划一系列孵化设计坊,回应气候变化、农业空间、社会老化等迫切议题。

建筑节即日起举行至10月28日,节日屋星期二至日上午10时至晚上8时30分开放,详情可上网www.archifest.sg了解。装置展至2024年4月28日。

《织物森林》装置向甘榜格南丰富的布料贸易遗产致敬。(吴先邦摄)

甘榜格南未来五年的地方发展方案在甘榜格南联盟与市区重建局协商后,已在7月公布,旨在强化甘榜格南的地方特色,打造蓬勃经济,让公共空间更包容,加强联通,并且注入活力。

蔡优进说,建筑空间不仅要好看,也应该具备实际功能。桌子由于是钢制,白天有点烫,到了晚上,不少人已使用它了。

苏丹门前巴士停车场的公共桌装置《钢托盘—钢托盘》欢迎人们来聚餐。(建筑节提供)

第六站:《甘榜格南的集体记忆》

第四站:《跨篱笆的脚手架桥》

地点:亚拉街(Arab St)110号

由新加坡建筑师学会主办的2023年度建筑节迈入第17年,第一次以社区为核心传达建筑节主题“过渡:适应行动”。设计师透过散置在甘榜格南一带的六个装置,探索建筑在空间与时间的过渡,以及临时性概念。

建筑师出身的摄影师王猷和(Fabian Ong)以镜头下的房子照片做成的墙纸装置展出。节日屋影室放映八九部与过渡主题相关,长达80分钟的短片,包括思考若我们身处的丰盛城市因气候变化,回到零点,应该如何再出发。

延伸阅读

9月28日下午,我们与2023年度建筑节总监蔡优进(38岁)约在苏丹门45及47号采访。这幢双层建筑作为建筑节节日屋,柱子上捆绑着建筑节的粉红布条,我们仿佛置身工地中,站在门口得小心闪避旅游巴士突然入停。

任教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设计师Christine Yogiaman说,高2.7米,跨8米的临时性结构展示了循环设计以及为拆卸而设计的原则,提出设计时考虑重复利用,在制造产品和建筑过程中减少资源与能量的浪费。她说:“由于城市对临时住所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个项目希望为设计师提供更广泛的形式选择,同时使用一组有限的标准化部件。”

第三站:《星号》

地点:Jln Keledek Substation前面草坪

2023年度建筑节总监蔡优进:建筑节以一系列孵化设计坊,回应气候变化、农业空间、社会老化等迫切议题。(吴先邦摄)
《甘榜格南的集体记忆》是新与旧,从前与未来的过渡。(吴先邦摄)

装置镂空的图案取自回教堂、店屋与树木,结合文本,镜面时而折射对面的森林,时而投射到草地、周边建筑上,入夜后,光线漂亮。设计者认为,当观者深入研究这些先驱者的故事时,他们会沉浸在体验式装置中,成为向多元化社区致敬的一员。先驱们从遥远的家乡来到新加坡,在甘榜格南寻求新生活。这些勇敢灵魂的胜利、奋斗和共同经历的集体记忆,为当今这个充满活力、受欢迎的社区奠定了基础。

《星号》装置采用地铁车厢翻新时废弃的不锈钢管循环再利用。(吴先邦摄)
苏丹门公园装置《跨篱笆的脚手架桥》,艺术概念别具意义。(吴先邦摄)

节日屋里其中一个展览,邀请37名国内外建筑设计师展示或提议暂时性建筑方案。比如:缅甸仰光的Blue Temple建筑设计室在2021年军事政变中,建造一个竹子打造的空间,让居民聚集。马来西亚No-to-scale建筑设计室建议把高速公路上的广告牌设计成金丝燕养殖场,同时为消费资本主义与养殖业服务。墨尔本Common+RMIT建筑绘测室提议将都市农业融入社群。

地点:苏丹门45及47号建筑外墙

第二站:《钢托盘—钢托盘》

艺术工作者杨元明、廖伟丽和周凡凯从甘榜格南旧地图出发,结合居民的集体记忆,对消失行业的想象,创作出社区化的地图。除了黑白照,地图上也有色彩明亮的抽象化绘画来表现这一带的活力。壁画邀请社群共同参与,将他们对甘榜格南的记忆,转化为文字、图画,成为壁画的一部分。

地点:苏丹门公园

壁画装置《一个特别的地方》可当地图用。(吴先邦摄)

蔡优进是建筑绘测所Spatial Anatomy创始人,也是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兼职助理教授。他说,建筑师平时看到的,不是建筑设计杂志刊登的漂亮成品,而是施工中的建筑。整座都市是一个建设中的工地,不断改变、调整以适应人们的需求,比如临时性熟食中心、校舍等。

他们说,钢托盘一般用于聚集场合,奉上安班饭(Nasi Ambeng,常见于印尼爪哇宴会),与客人共享,也用于摆放婚宴礼品或重要场合的文件。疫情期间禁止堂食,设计者发现附近的阿里哇停车场变身临时的聚集场所,一到傍晚,人们搬来露营的桌椅用餐交流,于是想在甘榜格南巴士停车位打造共餐的装置。装置周围种植马来人烹调时爱用的香料,如辣椒、罗勒、姜黄、香茅。

第一站:《一个特别的地方》

甘榜格南曾有过爪哇住宿和社区空间“爪哇小屋”(Pondok Java),已在2003年拆除,所在地围起篱笆,景观建筑师Faiz Bin Zohri搭建一座临时的脚手架桥,让公众得以跨过篱笆,回到昔日小屋场域。建筑节结束后,这座桥将分成两半,公众无法再跨过去,代表过渡的空间与时间,是具意义的概念艺术。

店屋外缘马路旁的装置《甘榜格南的集体记忆》,是新与旧,从前与未来过渡的边界,设计出自黄信豪、Zed Haan和Kevin Ong。黄信豪说,装置面向即将拆除的马来王室与民众墓地,属于甘榜格南的范畴,也是该区唯一的绿色心脏。“生者与死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没认识到两者的重要性,将无法真正了解甘榜格南的本质。”

蔡优进说:“通过建筑节,我们将整座城市变身为实验室。甘榜格南不仅仅有回教堂或马来族群聚集地,多年来发展的建筑蓝图中,具备许多不同层次与历史文化背景的元素,适合本年度建筑节要传达的‘过渡:适应行动’(Interim: Acts of Adaptation)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