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么会知道呢?事实上,我们从来不会知道。
张爱玲如此解读她与胡兰成的爱情:“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然而,还有许多的人与事是渺小的我们无法懂得、也无从预知的,正如《庄子·逍遥游》所言:“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我们从来不知道自己会有多愚昧、多勇敢、多贪心、多执着。未来的走向是历史的重演,还是全新的篇章,亦或已经临近终点?或许,只有当我们走到了路的尽头,看遍了人生的风景,才会恍然大悟,但也可能永远不会获悉答案。孔子认为:“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正因为未知,我们才明白待人处事应当谦卑谨慎,同时怀抱憧憬;正因为不确定,我们对未来难免心生忐忑,但这也促使我们奋力争取。
我们怎么会知道呢?
我曾读到一篇有关香港电影《寒战2》的宣传专访,饰演警务处长的郭富城提及,如果他不当演员,可能会选择当警察。撇开“如果”的假设不论,我认为若不是因为当演员的经历让郭富城扮演了警务处长这一角色,他或许根本不会想过要当警察。
有很多事情是我们从来不知道的,因此往往无法果断地做出选择。我们怎么能知道人生的下一步是勇往直前,还是频频回首?是全盘皆输,还是绝地反击?是一失足成千古恨,还是回首百年无悔?人世间的聚散离合,是匆匆过客的擦肩,还是跨越千山万水的重逢?
老友K认为我总是避免做出明确的判断,选择较为保守的回应:“我不知道啦。”对此,我也无从辩解。就像我们可以预测天气,但何时晴空万里,何时大雨滂沱,只有当那一刻到来时,才能真正知晓。你可以告诉我任何事情发生的概率,但直到事情真的发生了,我从来不会知道自己是否属于这个概率之内。
在这无常的人生中,我们究竟还有多少次机会可以重来?还能走多远的路,经历多少的转折与徘徊?我们还有多少未完成的拥抱,未说出口的再见?还能有多少次机会说“谢谢”或“对不起”?
每当遇到一些令人遗憾的事情,总有人扼腕叹息,事后诸葛亮般地揣测:“早知道会这样,我就……”然而,人生中的种种,只有在当下知晓,或迟些获悉,却永远无法“早知道”。那英的成名曲《梦一场》中唱道:“早知道是这样,像梦一场,我才不会把爱都放在同一个地方。”但事实上,若真能“早知道是这样”,也只能在梦中罢了。我们从未真正知道,未来在前方等待我们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