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年轻时的一次经历,当时在体检中发现我的尿液有问题,于是被安排到欧南路中央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医生诊断为肾炎,并要求我每天必须服用一种利尿药,每天早上按时服用。我按医嘱吃了几天,但发现药后总是频繁跑厕所,便悄悄停药了。我去组屋附近的中医店,向一位熟悉的洪医师描述了我的情况。洪医师建议我服用“六味地黄丸”,我依言而行,完全停用了中央医院医生开的西药。三个月后,我回去医院复诊,医生表示病情有所好转,并继续开了六个月同样的西药。我依旧用“六味地黄丸”替代,再次复诊时,医生说病情已经好转了,但仍须继续服用利尿药。我从此没有再回医院复诊,也没有再服药。
后来再做身体检查时,也未发现任何问题。我曾与一位老中医谈起这段经历,他轻松地回应道:“不要过度体检,有时身体出现一些指标上的问题,不要太急于处理。或许少些检查,少些事。生活饮食起居要均衡,适度运动就好!”虽然这说法似乎有局限性,但却觉得可能这是高人的经验之谈。
2021年年底打了第三针冠病疫苗后,我出现了左腿疼痛的症状。经过多次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RI),医生诊断为椎间盘突出以及双侧黄韧带和小关节肥大引起的腰椎管狭窄症,从而导致坐骨神经疼痛,并建议我接受手术。我告诉医生须要先考虑一下,看看有没有其他治疗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物理治疗后,疼痛似乎有所缓解。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没有接受医生的建议了。
然而,我太太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我没有明显的症状与疼痛,应该再观察一段时间,而不是立即动手术。于是,我要求医生安排在第二年再做一次超声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我的胆囊壁上有一个4毫米的息肉”。医生再次建议我进行手术。为了慎重起见,我又咨询了另一位专科医生,他认为如果不接受手术,最好每一两年检查,以观察是否有结石的变化。于是,我每年都做超声波检查。近六年过去了,胆囊内没有明显的炎症或其他异常变化。于是,到目前为止,我依旧保有着胆囊。
记得在2018年底,我在裕廊东吃了一顿椰浆饭 ,感觉饭里的参峇辣椒酱有点异味,当晚肚子不适,去看了医生,医生诊断我患有黄疸,吩咐我立即去医院看急诊。经过一系列体检后,结论显示胆囊正常。一位医生解释说,结石可能已经排出体外,但胆结石是导致黄疸的主要原因之一,结石可能会移动到胆管内,堵塞胆管通道,引起胰腺炎,威胁生命。因此,他建议我将胆囊切除。医生还提到,这是一种微创手术,风险很低,恢复很快。我考虑到这是医生的专业建议,并且有几位朋友也做过同样的手术,似乎没有什么负面影响,于是决定接受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