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陈玮婷拍了和过往作品风格大异的《中年情》(Love At Fifty)。

假若不认识陈玮婷,观众大概会以为导演已经有了一定的年龄与人生经验,否则怎么能够把中年人的恋情表达得如此丝丝入扣,如此接地气,如此柔肠百转,如此叫人欣喜又让人心碎?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两个中年人的恋情,更是看到持着两种不同爱情观与人生观的男女如何走向必然的结局。陈玮婷以安静的画面带出人物的撕心裂肺:女子盯着男子在马桶盖上留下的尿渍,原本因爱情而扬起的嘴角被现实的考量渐渐压下;女子拒绝了男子的追求后,躺在床上,埋头于枕,默默哭泣,女儿伏在其背上默默无语……皆是神来之笔。

滨海艺术中心“八月红点”的系列活动之一是在灯火明亮熙来攘往的中央大厅播放影片。一个晚上,两个小时,聚焦本地电影导演陈玮婷过去十年来的四部短片作品:一部纪录片,两部原创故事,一部改编自历史的故事。

可见陈玮婷兴趣之广泛;可见其不愿被界限规范的艺术理念。

陈玮婷短片值得看,亦因她的所有作品,像极了写给岛国的一封封情书,里头有她对岛国最私密的愿景与理想。看她的短片,只为了能够一遍一遍地爱上岛国。

她的所有作品,像极了写给岛国的一封封情书,里头有她对岛国最私密的愿景与理想。

陈玮婷曾两次在全国青年电影奖(NYFA)获得最佳导演奖,四部作品皆参与多个国际电影节,都有获奖,《一》甚至前往20个不同国家巡演,《中》在网上的点击量已超出了50万次。是的,上述四部短片皆可在网上观看,乃电影爱好者之福气也。

《一》奠定了陈玮婷说故事的风格:让处于两难的人物做出反常行为,体现其被扭曲的心理状态。在她的另一部作品“Still Standing”(我译为《屹立依然》),这一手法更是用得纯熟。

一个中年女子遇上了一个喜欢她的送货司机。她已离婚,在咖啡店工作,养育两个子女,而爱情毫无预警地来袭,让年过半百的她一时手足无措。

珍珠苑破败失修,在情感与现实之间,住户们如何面对孕育他们的“家”?《屹》与《一》都把人物放在看似再合理不过的处境:《一》的收银员只要接受裁退条件,便可获得一万八;《屹》的住户只要放弃保留老建筑,便可收到200万左右的赔偿。然而这些人物却出现了反常行为,他们都无法做出“符合常理”的选择。

陈玮婷2018年的短片《一万八》(Ca$h)是她自编自导的首部作品,展露了她对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关怀与好奇。影片中,一家邻里超市即将转型采用自助结账的运作模式,四位收银员将自己反锁超市内进行抗议。不料在获知辞退后每人皆可获一万八的赔偿金,她们马上有了分歧,还为了争夺锁着超市大门的钥匙,在超市内展开追逐赛。

2014年的纪录片《你做主》(The Longest-Distance Relationship)是她最早期的作品,故最尖锐大胆,在中央大厅播放时,吸引不少路人驻足观看。陈玮婷并非该片导演,却提供了故事构思:四个拥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好友涉足各个宗教场所,与各方人士对话,试图了解彼此的宗教与信仰。陈玮婷与友人们以真实身份出镜,毫不避讳地畅谈、发问,其问题之犀利,有时会让观众为她们的友情捏把冷汗。

观看《中》,不觉得是小品,作品已隐隐透着一股大将之气,已有潜能拍成长片。在中央大厅播放《中》时,几乎无人离席。

2019年的《屹》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故事有两条主线:年轻的建筑师陈青松萌起了珍珠苑的设计构思,积极地去落实他心目中的“都市甘榜”;四十余年后,在珍珠苑面临拆除之际,83岁的陈青松上门探访其中一户人家,说服他们保留历史悠久的珍珠苑。

陈玮婷的镜头总在微微晃动,画面中的日常生活看似平静无波澜,人物内心却濒临崩塌破灭。在她的影片中,人物总是陷入深深的无力感。

当金钱能够如此轻易取代希望与抱负时,他們皆成了失语的人。

只因从自身出发,短片少了对本地其他宗教(例如回教、锡克教、耆那教等)的探讨,作为纪录片,毕竟不够客观全面;但作为一部探索自我身份的作品,如此赤裸裸地将自己的困惑与不安呈现在镜头前,却是艺术家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