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极为欣赏的天才是让笔者经常爆笑的印裔脱口秀演员Kumar。也许身处同样的国度和成长空间,他的语调表情,加上精准的说故事节奏,无论是自我调侃或点到即止的敏感话题,在他智慧的拿捏下,往往能制造出一波又一波既惊险又有共鸣的哄堂大笑,叫人前仰后合。有时候笔者在生活中碰到一些累事,想起他某些相关段子,会无端大笑不已,开心起来。

上期谈了对邻国电影的印象,有朋友好奇问我本地人才又如何?的确,我们很少谈自己的月亮,原因也许是国小人少,稍不留神,被谈到的人往往不是朋友,就是朋友的朋友,难以客观评说;加上岛民容易相轻又只顾经营自己,故很难相互做嫁衣裳。有鉴于此,上一期才会写到对国人永远处在高空中不断飞翔存有莫大的忧患感。

也许觉得人生苦难多,近几年较多选看让人开心的相声、喜剧和脱口秀,所以此回不谈剧情片只聊喜剧。李国煌的幽默喜感与演技可说浑然天成,刚出道演“垃圾桶”时已难掩潜质,演起草根人物诸如“德士佬”、“手枪仔”(古惑仔)之类更是一绝。本来也挺爱看梁志强的谐剧,但也许他要考虑的事比较多而显得不够利落,反而李国煌能“手枪”到底,淋漓尽致。在电影行业,两人的合作可谓天作之美,缺一成不了大局,此乃观众之幸。

相比之下,对一些故事单薄,对白生硬,剪辑混乱,毫无意象可言,道具场景粗糙随便,摄影角度少有美感,大部分灯光莫名其妙不到位的作品很不以为然;利用大时代课题,却浪费了课题给予的历史机会。希望这些导演的青涩作品只是初期的必然和偶尔的疏忽,随着年岁和经验的增长,可以在尝试中成长,在鞭策中成功。相信好多导演也是如此过来的吧?

他们不靠国家资源的自学成果和才华,说是国宝真不为过。愿他们不忘初心像彩云般飞上国际舞台,成为南洋凤凰,乐及四海。

两人的合作带出了岛国真实的民情撞击,娱乐中散发着些许浪漫人文,很有意思。例如《我们的故事》系列其中一部神妙地用了《彩云飞》电影插曲作为片尾曲,牵动了当年搬离旧屋的种种久远又深重的情结,使得歌词里本是情歌的“我怎能离开你,我怎能将你弃”,一下子转化成对故土的怀念,惹得观众在漆黑的电影院里,集体回忆,泣不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