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就算圣人也很难没有人性瑕疵,或许也不该以现代道德标准来评价古人。只是多知道一点历史,茶余饭后闲聊时就多了一些底气了。
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容易受到片面历史事件、小说、戏剧等的影响。比如历史都说秦朝残暴,汉灭秦,所以汉是正,秦是反派。张仪助秦以连横破六国所以是反面人物,而苏秦以合纵抗秦故算是正面人物。姑不论历史的对错,就从《史记》里的《苏秦列传》,看看它如何记录苏秦的一生。
朋友告诉我说在香港,“六国大封相”常用来形容吵闹、打架以及几乎到不可收拾的混乱局面。不过这里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粤剧的例戏,还有其主角苏秦一些少被人提起的事迹。
名成利就的苏秦开始不安分,人品缺陷开始浮现。燕易王留他在燕国为官,他却与燕易王的母亲私通。燕易王得知后却没有处罚他,但他心虚怕被杀自愿投奔到齐国为燕国当奸细。苏秦在齐国搞反间破坏被政敌暗杀重伤,临终前要求齐王在市集把自己五马分尸,成功引出刺客被诛,可见他有仇必报心机之重。
例戏是指在演出正本戏之前,先演一些为庆典酬神、祈福纳吉的吉庆戏。例戏没有复杂的情节和戏剧性的矛盾冲突,而是注重在表现仪式性的过程,如《八仙贺寿》《天姬送子》等。《六国大封相》演绎的是战国时代的苏秦成功游说了六国以合纵的策略联盟抗秦,六国拜苏秦为丞相的历史故事。
苏秦早年开始游说之旅,没被任何国家接受,生活穷苦潦倒。回家时,就连父母、妻子和兄嫂都都对他冷嘲热讽,恶言相加。还好他总结了失败,发奋苦读,就如《三字经》所说的:锥刺股,自勤苦。最后终于熬出头,受到六国册封为相。他衣锦还乡之日,父母妻子兄嫂都来巴结奉承,“前倨后恭”就是他用来讥讽嫂子时流传下来的成语。
这场例戏是个大阵仗的演出,在演员人数方面,除了饰演公孙衍和苏秦的,还有六国帝王、六大元帅和六个旗手、“推车“的花旦、六国元帅的夫人、提宫灯和罗伞以及御扇的宫娥、还有太监和马夫兵士等的龙虎武师十多人。《六国大封相》着重以表演排场为主,做功细腻见长。戏中设计在不同的片段让各演员发挥,展示个人实力和功架。所以没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戏班不敢贸然接这个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