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后找到光碟,真的如获至宝——光影流动虽是斑驳褪色,而俏生生的张五可穿透时空,美得难以言喻。张爱玲写柴银娣故事,她儿子一直喜欢看北方来的蹦蹦戏花旦,粉艳霞——这名字也可以形容在新凤霞身上。满头珠光摇晃,深浓胭脂,划出琼瑶鼻,对镜自夸时,对于自己美貌的恋慕,全身上下赞叹,不相信男方竟敢诋毁自己。接下去戏肉连连,没有冷场。报花名,和贾俊英花园相遇,更是精彩:以花喻人,处处显示花不如人。她和他相看倾心,摘一朵红玫瑰,秋波慢转:赠君玫瑰,君莫笑。然后要他拿回去,日烧香,夜祷告,殷勤护,把水浇,一日三朝你要不住地瞧。自此点题,《花为媒》。
后来李丽华没演了,阮妈妈换了一个人。导演李翰祥回忆录提及此戏,自然是没放过写小咪:说她借故心脏有事辞演,并推荐胡锦。胡锦自然很会演,她是京剧出身,彩旦媒婆的行当,难不了她。李丽华大概是越想越不对,她漫长的银灯生涯,要演,就是个小姐。最美满的事是一人兼饰二女,李月娥和张五可。这不是疯狂,而是女明星毕生的成就和荣耀——她不是没演过,沈凤喜何丽娜,不过是顺手拈来,双姝貌似,可心思各异(咦,同时间有一部《金玉满堂》,又名《一只凤凰一只鸡》,也是姊妹容貌,心地各不同。另一套《鬼狐外传》,同样李大导作品,李丽华亦是芳魂亦是狐魅,尽得化身艳影之妙。)
看《真情真意》,提及《四季花开》,1969年拍好了,没办法上映。后来改名《富贵花开》,匆匆出现,即无声无息了——女主角甄珍自顾自在别的片子发光发热,《心有千千结》《彩云飞》《海鸥飞处》……记得有一部《未曾留下地址》,是主题曲,还是插曲?风行极久,同样是没留下地址,一首是“未曾”,另一首是“没有”:吴秀珠唱得高亢真挚,“……我要,我要,天不荒,地不老”,第二首则是尤雅主唱:“……一天的黄昏,在咖啡店里,偶然的看见了你……”老城区的戏院垂着层层叠叠涟漪式的帘幕,空气里回荡着歌声,不是吴秀珠便是尤雅,交错传唱,外面橱窗的剧照钉着,甄珍邓光荣互相凝视,一对璧人似的,70年代初爱情文艺片不可缺的情侣。而《四季花开》,我没有看到。
书里面一张剧照,竟然是李丽华饰演的媒婆阮妈,笑盈盈的拉着甄珍的手——应该是怂恿闺秀张五可去花园看花。
新凤霞人生的缺憾,其实是让人心酸,但是声光留下的圆满,却预先保存了一种接近完美的回忆,沉埋着,出现之后,即是凝住的光华,如永恒的琥珀。
故事曲折热闹,娶亲上花轿,闯洞房抢夫——然后二女互看对眼,原来她呀也是美人天仙呢,似乎服气了一点。旧版本是一夫双妻,如今是双拜花堂,多一个贾俊英,各自弄清楚了,欢喜的配对收场。《四季花开》,深藏在时间里,如果是李丽华的阮妈,那就更加珍贵,拍过的散失菲林,自是不会出现,偶尔在甄珍传记闪现的剧照,已然叫人惘然。而新凤霞人生的缺憾,其实是让人心酸,但是声光留下的圆满,却预先保存了一种接近完美的回忆,沉埋着,出现之后,即是凝住的光华,如永恒的琥珀。
时间点回到80年代初,我读到新凤霞的书。一篇篇学艺的文章,还有刻划评剧艺人的台上台下,文字纯朴自然……想必练笔许久,和一般口述代笔不一样。叙述从前的年代,有一种真切的泥土味道。这书我记得是在长青书屋购买,怎么想到后来在旧巴剎路友谊商店买到录音带——《花为媒》电影原声带。实实在在的追溯起来,所谓《四季花开》,来源就是《花为媒》。
接着是李导演找来了卢燕在《倾国倾城》演西太后,另一边是张彻导演的《八国联军》,迎来李丽华客串老佛爷。镜光掩映里,凤眼含威,一展玉指,她还没结束呢,还早呢。武则天的台词浮上来:我还没活够。
那时候把两卷录音带听了又听,一个个唱段熟悉得不得了,开头的阮妈二大娘对唱,就有杂剧唱本的意思:阮妈妈,你听我夸,先说李家一枝花……直至后来五姑娘绣楼对镜自唱,那把声音呖呖莺声玲珑极致,原来就是看了她的书多遍的原主角了,新凤霞,一条水亮水丽的歌喉,不是凤吟九天的仙子,而是活生生百伶百俐的俏丽娘子在引吭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