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的生活离不开手机,除了政府/机构在做的防骗及教育措施,个人可以做的就是头脑要清醒,绝不能网上转账给陌生人的账户,从不下载任何所谓的支付软件,从不乱按短信提供的链接地址,或是用二部手机,一部是银行功能专用,另一部是各种聊天沟通的社交平台专用,在安全与方便二者之间取得绝对平衡。
第二个案例是利用手机用户的贪小便宜心态,在扫网购时看到有“好康”大折扣,继续扫下去,越扫越爽,这时网购网站会要求手机用户下载支付软件,一旦安装了该软件,一种木马病毒,就可以远程控制该手机,从该手机的任何转账应用把钱转走。
利用高科技的方便进行诈骗不可能是单独一个人能完成的,肯定是一个集团,以分工协作方式进行,可以说高科技诈骗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链。诈骗的对象是在使用智能手机的人们,只要是人就有人性的弱点如贪婪、怕输、恐惧等;只要是科技就会有漏洞甚至是后门让有心人有机可趁。有理由相信在诈骗集团中应该有心理学专家设计出为人性的弱点进行诱惑并逐步利用的流程,更有懂技术的工程师在测试利用漏洞后形成的机制,以下是总结分析后的三个案例。
第三个案例用的时间比较长,先在社交平台和你做朋友,聊天,取得初步信任后便要求在聊天平台继续,然后就讨论高回报投资或某个高薪职位正在招聘,一步步请君入瓮,要求你把钱转到一个指定的账户,并且还会继续讨论,这个过程不断重复到你梦醒为止。
每天阅读报章的新闻,经常有报道关于诈骗的信息,而且都是利用高科技的方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诈骗过程,把受害者存放在银行的血汗钱转走到钱骡的户口,在差不多同时同步转账到国外。
首先是银行转账诈骗案,在重赏之下必有收获买通线人取得银行客户的资料包括客户手机号,利用保安几乎不设防的手机短信服务把一条短信发给银行客户,通知客户的银行信息因黑客攻击可能已外泄,请按提供的链接网址趕快登入查阅并修改,由于恐惧资料泄露,没有细心观察链接网址略有差异,按下了该网址,出现的网站与自己熟悉的银行网站一模一样,于是便输进登入账号/名及密码,这个假网站马上把这资料传到集团的域内或域外操作中心,中心的操作人员面对着二个屏幕,马上把第一个屏幕收到的账号/名及密码输入第二个屏幕,显示的是银行真实网银服务介面。银行系统马上发一次性验证码给客户的手机,客户也很快的输入,操作人员又马上把该验证码输入真实的银行网站,于是操作人员就完全掌控了该银行账户,马上进行网上转账给钱骡,钱骡收到资金后马上把收到的钱转去外国的银行,这时银行客户的显示屏出现了技术故障,暂时无法接通,就在这不到一分钟内,一宗利用网络科技漏洞及人性弱点的诈骗案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