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至少有个新加坡村和一个新加坡区在两个不同的州邦里,它们的名字是Singapur,比我们的原名Singapura少了一个“a”。“新加坡拉”源自梵语,Singa是佛教国家喜爱的吉祥兽狮子,所以就算地名雷同也不稀奇。反而是从“Singapore at Random”(2011)一书里看到在南非的Limpopo省有个叫Singapore的小镇。不过此事无从可考,谷歌地图也帮不上忙。就当它是因为与Limpopo相近的“梁婆婆”所引发的创意好了。

我们还有一只在本地没被重视,但在海外转了一圈回来后,扬名世界的新加坡拉猫呢!

要不是朋友寄来照片证实,真不相信“新加坡早餐”(Singapore Breakfast)是某种茶叶的注册商标,而且还是一家据说自1837年就已经开始营业的著名西洋茶庄。每次看到以“新加坡”为名的东西。不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心里都会有莫名的激动,一种像《老残游记》里的 “被王小玉看到了”的感觉。

以“新加坡”为名做宣传的例子也是有的。几年前在广州参观了一所口碑很好的私人中学,过后顺道参观了该校的发展商。他们推介了一个“离开新加坡咫尺之遥”的大项目,尽说了它如何与新加坡方便的优点,乍听还不知道那是个在外国的公寓!

日前《联合早报·言论》发表一篇文章,说新加坡海峡海盗猖獗,虽然事件都发生在公海,但是海峡的名字可能会造成错误印象而影响国誉,所以建议我们应该积极对付海盗。想起来新加坡海盗也的确是我们历史里的一章。

地球上与新加坡同名的地方有好几个。最著名的是美国密歇根湖东岸,索格达(Saugatuck)镇上的古迹纪念牌,上面写着:新加坡,密歇根州最著名的鬼城。话说在1834年,纽约地产商威尔德(Oshea Wilder)在该址买地并取名为新加坡,发展伐木和造船业,密歇根第一艘蒸汽船就是于1838年在新加坡船厂造的。最风光的时候除了大规模的鋸木厂,还有两家旅馆,学校和几家百货商场,甚至有一家发行自家银票的银行。不过几十年后因为无节制伐木和天灾而凋零成“鬼城”,1890年代被沙埋了。

与“新加坡”挂名的食物就很多了。当年在唐人街看到新加坡炒米粉时,忍不住要去试试在新加坡生活了二十多年都没听过的食物,那可以算是起源于海外才回流本地的创意。在胡志明市的街道,有多人排队购买著名的新加坡冰淇淋,原来是在面包或饼干中间夹个potong雪糕。在中国的新加坡辣沙,其实是本地的“加东Laksa”。看来冠上“新加坡”的美食在国外还挺吃得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