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per’s坐忘”的咖喱自然还是偏甜,但却不同于一般传统,既有加入大量番茄熬煮至甜中带酸者,又有拌炒黑芝麻以至甜中生香者,为街坊游客带来新鲜口味。
我早年开始接触日本料理,钟情于刺身,一心只在生食,直至负笈美国才有所改变。当时,日本女生佛子(Tomoko)移民加拿大前在西雅图修读,曾到我家短住。她最拿手的料理正是日式咖喱,不时贡献到我们的餐桌上,其乐融融。
不过,日式咖喱偏褐偏稠,“甜”字当头,离东南亚辛辣口味颇远,我最初还真不习惯。
《食香味》上一篇写了新加坡饮食集团带来冲绳黑咖喱,这一篇继续谈论日本人引入香港的新式咖喱。
这些蔬菜不以“天妇罗”的方式处理,而是热水轻汆,或微煎,其无比清新冲和了日式咖喱的甜,令我每次到来都开心叫好。
不过,藤田式咖喱最打动我的地方,却在那些大抢锋芒的蔬菜,亦即日人所谓的“野菜”(yasai)。
偶尔想吃日式咖喱的时候,我会到“Camper’s坐忘”去。
移居香港之后,发现港人喜欢将日式咖喱“捞”米饭,搭配吉列猪扒(breaded and fried pork cutlet),混拌三种甜——咖喱甜、珍珠米甜、猪肉甜——下肚,虽然和他们的素好清淡口味形成颇为强烈的对比,却导致“吉列—咖喱—饭”在刺身、寿司之外大行其道。
“Camper’s坐忘”是过江龙积累了12年的成绩。2011年,日人藤田贤太(Fujita Kenta)和港人太太胡晖结束在川崎经营了17年的食店“坐忘”,落户香港。他们先在鲗鱼涌重起炉灶,2014年在天后开分店,主打日式咖喱。
像“15种一日野菜咖喱饭”就提供重达350克的蔬菜,计有茄子、樱桃、紫洋葱、西芹、角豆、椰菜花、西兰花、翠玉瓜、莲藕、马铃薯、南瓜、玉蜀黍和彩椒。其他非纯素者如“杂菇茄子牛肋咖喱”,在鸡腿菇、白蘑菇、秀珍菇之外也佐以红萝卜、翠玉瓜等分量不少的蔬菜。
咖喱是以姜黄、洋葱、大蒜、芫荽、辣椒、丁香、胡椒等香料和油烹煮成的香浓酱汁。其最早在南亚印度出现,经水陆贸易传至东南亚、中东和非洲。17世纪殖民地时期由英国人定名、归类,并携往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发扬光大。19世纪明治维新时期由欧美传入日本,弃辣取甜,调适浓淡,发展成自具风格的东瀛美食。
菜式当中又以“猪软骨咖喱饭”最受欢迎,因为猪软骨经过七小时慢煮,十分松软入味,配咖喱和混煮南瓜、玉蜀黍的米饭,即便分量丰厚,亦能吃个碗底朝天,难怪口碑不胫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