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要说人体最大、最重要的屎:粪了。粪的繁体字是糞,解开来是“米田共”,看得出从前该是农田菜园里的肥料,字造得有趣传神。通过对病人粪便的观色、看形和闻味可以判断出某些病情,隐血测试也可以测出肠道癌。历史上吃粪的例子很多,如《二十四孝》里就有庾黔娄“尝粪示孝”,战败的越王勾践尝吴王的粪便以博取其信任;还有田忌赛马故事里的孙膑也是用吃大便装疯这招逃过庞涓的毒手,只不过孙膑吃的是猪粪,不是人粪。

先说耳屎,文雅的凡夫俗子如我们叫耳垢,它其实有个更优雅的专有名词叫“耵聍”(dīng níng)。耵聍是外耳道内的分泌物,分干性和油性两种,有保护内耳的作用。生理上来说,耳垢会自动往外推,所以是不必去挖耳的。但不是谁都忍得住耳内痒痒的那种说不出的感觉,所以才有挖耳勺和棉花棒等神物的发明和挖耳服务。耳屎是什么味道的呢?不懂咧,这要去问魔法学校的哈利波特,只有他吃过耳屎味的果冻豆糖。

人类这个高度进化了的生物,身上总有说不尽的奇妙之处。我们靠吃喝取得能量得以生存,那些用不着的“废料”就要设法排出体外。人类排泄物有液态、气态、固态,最明显和较重要的就有固态的“四大屎”。

人身的四大屎,都是由全身重要器官吸取了需要的营养后留下的废物集成,所以一定要排出人体,排不出就是健康大问题了。现代人类应该是最自私和最不环保的生物,为生存吃尽了各种美食,但是排出的屎却没有被再生循环的价值,也没有回归生物链,是一种绝对的浪费。

生性好奇,遇到奇怪有趣的东西,有机会的话一定去挖史挖料找答案,朋友爱调侃我是“挖史人”。不管是中文还是广东话,“史”和“屎”的读音都是相似的,所以也分不清是哪一个“史”了。

接下来说眼屎,它也有个“眼眵”(yǎn chī)的专有名词。它是由眼睛分泌出的液体和入侵物凝结而成,一般上是黄色的东西。刚知道眼屎的满洲语是“眵目糊”(chī-mu-hū),也是蛮有意思的。直译眼屎的福建话是“目屎”(bǎk-sài),不过目屎是指眼泪,真正的屎福建话叫“目屎膏”。眼屎又是什么味道的呢?也没尝过,不过因为它常和眼泪混在一块,所以也应该是咸的。说到小鼻屎,那是来自鼻泪管、鼻腔和口腔等的灰尘和杂物混合而成。至于味道嘛,也只有在电视访问时当众吃过的某大国总统才说得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