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对话,几乎每天都在办公室里进行着,两个明明同在一个屋檐下的人,彼此的距离只有几步路,但是却用传简信的方式交谈。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的聊天已不再需要“说”,似乎更多用文字来进行,传简信比直接对话更普遍。这是因应移动网络和手机的普及而产生的结果。

十九世纪,随着科学越来越进步,亚历山大·格雷汉姆·贝尔发明了电话,让相隔两地的人能够跟对方说话,听到对方的声音,直接交流,不用等信被送过去,再等回信送过来。这个发明可说是跨越距离的鸿沟,让沟通能够即时进行,既快捷,又方便。

古时候写信是逼不得已,如今却故意选择“书写”的方式。虽然简信是用手指按键盘,信是拿笔在纸上写字,但是结果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都是以文字的形式传递信息,而且都有个等待的过程。这样看来,发简信不就像写信吗?绕了一大圈,我们从文字开始,到声音和影像,如今又回到了文字,这难道就是人们常说的世间万物的周期,凡事都会循环往复?

几分钟后,“还没想到……”

“你午餐想吃什么?”

再过近两个世纪的今天,科技日新月异,如今人们通过视讯,不仅可以跟对方说话,还可以看到对方,既有声音,又有画面。不过,更普及的应该是发简信了。有的人即使和交谈的对象明明可以当面说话,或打电话直接沟通,却选择发简信,用文字沟通,就像一开始提及的两个同事。当面说或打电话讨论,立刻得到反应或答复不好吗?这样不是更省时吗?为什么要传简信呢?

追朔到古时候,两个相隔一段距离,不能轻易见面的人,若要向对方传递信息,就必须写信,或是托人带信,或是飞鸽传书,才能把想说的话告诉对方。一封信要等上一段时日才能送到对方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