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石块?我双眸圆睁。
询及卡拉巴尔石的滋味,性子活泼的耶谷立马绘声绘影地说道:“卡拉巴尔石的味儿,不属于酸甜苦辣任何一种味道,它独树一帜,极有个性。打个比喻,它就像是新鲜的雨点打在草地上飘散出来的那种属于春天的味道,带着泥土和绿草的芳馥,清新而又深邃,让人精神抖擞却又心醉神迷,你清清楚楚地意识到自己堕入畸恋,却又无法自拔。有时,闲来无事,我便把它浸在滚烫的热水里,在袅袅的烟气里,闻香。我不诳你,那种香气啊,即连上好的咖啡和清茶,都无法媲美。”
聊及卡拉巴尔石的来源,耶谷意兴勃勃地说道:“我所住的那个村庄啊,卡拉巴尔石无处不有,取之不竭。村民只要拿把锄头,掘地一米,便可以凿出大块大块的卡拉巴尔石。只是,有时村民挖出石块后没有用泥土把坑盖回去,在雨季变成了一个个水坑,不但有碍观瞻,也给村民出入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尽管大家怨声载道,可积重难返,村民还是一边埋怨,一边挖掘。个个村庄都一样啦!”
难怪在雨季时进入好些村庄,处处坑坑洼洼的,好似一个个陷阱,嘿嘿,原来是卡拉巴尔石惹的祸!
我在加纳认识的一个朋友耶谷告诉我,西非国家的百姓嚼食卡拉巴尔石的习惯和嗜好,至少沿袭好几百年了;他家里好几代人,不管男女老幼,都爱吃。
那一堆大大小小的石块,形状各异,呈淡淡的灰白色,盛在一个大大的圆盘里,搁在嫣红姹紫的瓜果蔬菜中,显得格格不入、惹目而又突兀。一摊如此,摊摊如此。在西非国家加纳(Ghana)的菜市里发现这个异常现象,我忍不住问摊贩:“嗳,菜摊为什么兼卖石块呢?”摊贩以一种看井底蛙的目光瞅了我一眼,说道:“这是卡拉巴尔石啊,大家都爱吃。”
难以置信,却又千真万确。
(二之一)
买者多是女性,有者小量地买,有者一买便是一大块,看起来至少有两公斤,拎在手上,沉甸甸的,连身子都变得有些佝偻。卡拉巴尔石触手坚硬,掰也掰不开,我好奇地趋前问她:“这石块,这么硬,怎么吃呢?”一听这问题,能说善道的她立马变得眉飞色舞,侃侃应道:“卡拉巴尔石有好多不同的吃法啊!最简单的,便是直接放进嘴里一口一口咬嚼,我的孩子们都爱这么吃。我本身喜欢烙热锅子,把卡拉巴尔石在锅里翻来覆去地煎,煎得够够透透,石块内内外外的香气全被激发出来,趁热而食,味道特别浓烈。我女儿呢,惯常把它放进沸腾的热水里慢慢地煮,再把石块上面很薄很薄那软化了的表层轻轻刮出来,连水一起喝,别有风味呢!至于我母亲,牙齿松脱了,咬不动,我就把它磨成粉末,让她用汤匙舀来吃。”哇,吃石块,居然也有这么多讲究!我又再问道:“你买这么一大块,怎么吃得完呀?”妇女微笑应道:“全家老幼十多口人分享,不多久便吃完了!”
卡拉巴尔石(Calabar Stone又名Calabash Chalk)是取自地底下的石块,属于粘土石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