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和平能持续多久?2022年5月当选菲律宾新总统的,正是前总统马可斯及其夫人伊美黛的儿子。曾被民主运动推翻而流亡的独裁者,其后代可以洗白家族污名,卷土重来并获得支持,这样的案例足以发人深省。
战争与和平,往往比想像中远,也比想像中近。
12个行动策略,其实来自瑞萨多年努力报道真相,与假新闻抗争,与政权斡旋的经验。她合创的网路新闻机构《拉普勒》(Rappler),因勇于批评前总统杜特尔特的政府,导致瑞萨三番几次被提控及被捕。瑞萨的书绝非纸上谈兵之作,而是以自身的安全与自由为代价的结晶。
如何对抗独裁者,如何不向独裁者示弱,恰恰是瑞萨获得和平奖次年所出版的新书的大哉问。
踏进博物馆,展览的对象之一刚好与菲律宾有关。2021年诺贝尔和平奖由两名新闻工作者共享,一是原籍菲律宾的玛丽亚.瑞萨(Maria Ressa),另一是来自苏联的德米特里.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两人得奖的原因,是“捍卫言论自由——民主与长久和平的先决条件”。
瑞萨新书的章节标题,令人想起另一本内容相近的书,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的《暴政》。此书副题为“二十世纪的二十个教训”,这些教训包括“勿预先遵从”“为世界的面貌负责”“保持眼神接触与寒暄”等,在内容和精神上,与瑞萨的书有异曲同工之妙、相互应和之效。
战争与和平,或许就如海洋的潮水起伏,惊涛拍岸有时,水波不兴有时。
战火的炮声引发和平的呼声,响彻云霄,却不一定发聋振聩。
缅甸的翁山淑枝在一次访问中透露,哈维尔曾拒绝1991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反而推荐她得奖。2023年1月,菲律宾法院宣判,2018年政府指控瑞萨的四项逃税罪名不成立;瑞萨在宣判后发言道:“今天,是事实的胜利,真相的胜利,正义的胜利。”
和平奖博物馆的建筑本身不算大,但风格相当宏伟。慢游者M造访的2022年夏末,建筑正面左右两侧悬挂了直立蓝布条,白色英文字体“言论自由”中的“言论”上面横跨了一道红线,表示言论的删除。
布条宣传的是九月初举行的研讨会与艺术节。艺术节的节目包括“献给乌克兰的艺术”展览,关于菲律宾前总统夫人伊美黛的纪录片的放映,以及导演、作家会谈等。
进入21世纪不过短短二十余年,值得吸取的教训已昭昭在目。独裁者四处蠭起,暴政无所不在,权力到底掌握在谁的手上?过去几年在香港,有两本小书成为畅销书,一本是上述的《暴政》,另一本是捷克前总统哈维尔(Václav Havel)的《无权力者的权力》。
光就2022年,苏联于二月入侵乌克兰,此举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在欧洲发生的最大规模军事行动,至今已持续一年而战火未歇;同一年中国战机越过台湾海峡中线的次数,也是史上最多的一年。
2022年11月,有两名环保运动者,试图将自己黏附在挪威国家美术馆展出的名作《呐喊》之上;他们的行动看似激烈,但他们要提醒世人的,或许是另一种和平。而美术馆的前面,恰巧就是诺贝尔和平奖中心的博物馆。
瑞萨的书《如何对抗独裁者:为我们的未来而战》(未有中文版,本文作者暂译)分为12章,每章标题都是一个行动策略,如“选择学习”“慢思,别快想”,以及最后一章的“协作、协作、协作”;有些标题中的策略却是软性的,如“不畏脆弱”和“拥抱你的恐惧”,强调对抗独裁者所需的心理素质。
进入21世纪不过短短二十余年,值得吸取的教训已昭昭在目。独裁者四处蠭起,暴政无所不在,权力到底掌握在谁的手上?
小学课本里初识的诺贝尔,于1895年立下的最终版遗嘱里,指明其遗产将用来颁授荣誉予“对人类有最巨大贡献的人”。自1901年开始颁授的五个领域,分别为物理、化学、医学、文学与和平,并于1968年增设经济学奖。
课本告诉我们,诺贝尔发明了炸药,而他的家族企业亦是从事炸药与军事武器生产;晚年的他心生愧疚,因此设立了奖项,特别要鼓吹和平。诺贝尔博物馆的总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但在挪威有一个和平奖的专属博物馆,足以彰显和平奖在六项奖项中的最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