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是另一选择性大快人心剧集的案例,若干年前邵逸夫爵士独具慧眼,破格安排外制剧集在香港无线电视台播放,是历史上罕有的在黄金时段推出台制剧《包青天》,受欢迎程度和台湾市场不相伯仲,收视锐不可当。剧中主角包青天公正严明,为民请命,寻冤得雪,剧情警恶惩奸,不畏权贵,故事结局大快人心,新加坡市场却没有同样热度的回响,皆因社会民生状况不一,两地共鸣度落差情况,和近日香港法庭冤案贺岁片雷同。
以前香港的贺岁片充塞着无厘头笑料,以放大了的剧情来设计无伤大雅笑料,加上友情爱情亲情的温馨,100分钟内令大家乐开怀,以动作主导的贺岁片也是充满正能量。兔年的寻冤贺岁电影,打破传统,沉重剧力,百无禁忌,竟然叫好叫座,愈演愈烈,香港观众口味经历社会事件后也变了奏,大众追求抽离现实的煽情来麻醉无奈和失望,哪怕只是片刻之快,仍然甘之如饴。
印度每年制作千多部电影,不同剧种总是邪不能胜正,是非黑白分明,片中必然穿插歌舞连场,增加正能量娱乐气氛,剧终总会是带有希望的结局,这类述事模式属于该地独特让观众大快人心的良方,让大家花了票钱后,能够暂时舒一口气,在戏院内逃离现实贫困生活,集体沉醉于影片乌托邦中,尽管散场后还是要即时面对现实的折腾,如斯苦中作乐也觉值得。宝莱坞影业特别发达,皆因它是当地人民精神的支柱,也是短暂舒缓生活困境的麻醉剂。
两小时半的剧情,漏洞犯驳的细节不少,但剧本巧妙铺排情绪宣泄点更多,150分钟过山车的感受落差,各路影评统称为大快人心片种,入场人次距离打破港片票房过亿港元的历史纪录,指日可待,已无悬念。
香港制作贺岁电影,为香港和各地华人带来节日欢乐,一转眼已经数十年,剧种内容多以家庭喜剧为主,让观众看得开心,新年有个喜悦的开始。近年疫情之故,贺岁片曾经暂停,兔年回归,其中一片《毒舌大状》题材套路破局破格,同时碰上观众口味也起了变化,有谁料到夸大了沉重口味的法庭片,在兔年新春喜庆节日逆转了半世纪以欢乐为主线的贺岁片种,再次证明变才是永恒。
其实大快人心的影片也会因地方社会文化不一,受落情度各异,此片新加坡票房过不了港币百万,马来西亚观众投入感稍高,票房近500万港币(约85万新币),反观香港票房大幅度超越,已迫近一亿元港币,可见夸大了的法庭冤案在不同地方引起的共鸣度、投入感,可以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只要深究解读各地社会状况后,不难找到个中因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