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曾年少轻狂?唯有经过了岁月的历练,才有笑对生活的从容。智慧增长无关白发,而是生活中面对无数难堪或挫折,慢慢累积而来。从小辈变成长辈以后,如果不是面对关心的人,谁会有耐心去聆听,或分享生活中学来的智慧。
有人坚持没必要勉强小孩称呼大人,我只能耸耸肩任他去,我家小辈必须认清家中的长辈,称呼不可混淆,自然没有叫“安哥”或“安娣”的情况出现。长幼有序,小辈们自知在家中的排位,应对长辈时展现应有的礼仪,未来踏入社会面对更广大复杂的人群时,才知道如何自处。
感情的培养向来是一条双行道,有来有往,才能持久。新年聚会正好为彼此的感情浇浇水以免枯萎。如果聊天时大家都掩掩盖盖,不愿放开心房敞开来谈,无论是小辈对长辈,或老朋友之间,聚会以后,徒留下一触即破的单薄感情,这样的相见不如不见,聚会不如不聚。
聚会时自身的事什么都不说,只谈政经文教以至世界大事,重复从报章或社媒看到的花边新闻,散会以后,会不会感觉刚刚那一场聚会,和平时教书见学生或工作见顾客,有何分别?倒不如继续去营营役役,没必要过年过节的。
现代年轻人回乡过年,说起长辈仿佛就是一堆好管闲事的人,专门追问婚期薪金升职买房子的事儿。自己的生活过得如意或不如意,不想说其实也没人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如果肯分享,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体悟和收获。
庆祝农历新年的几天假期,除了一家人团聚,还会和一年只见几次的亲戚或老朋友相见。大家围坐一堆时,除了喝茶吃年饼嗑瓜子,不就是聊一聊彼此的近况吗?
无怪越来越多人选择出国避年,又或庆幸这两年为疫情所困,那就不必出席各种形式的聚会了。
当然也有自持“食盐多过你吃米”的长辈,一开口便是诲人不倦的架势,滔滔不绝惹人厌。小辈不耐烦可以基本礼仪见招拆招,随后滑之大吉。这也未尝不是一个收获,告诫自己以后不要活成那个样子。
(传自马六甲)
过年过节家中团聚,小辈见到长辈一定要称呼,叔叔伯伯姑姑婶婶阿姨,乃至伯公叔公姑婆姨婆,见面先叫一声,再谈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