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接受了新澳两地的听力检测,报告结果都显示我已经失去近五成的听力。根据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耳聋分级标准,听力阈值介于50dB到65dB之间为“中重度听力损失”。我的听力阈值就在这个范围内。这意味着:在一般安静的环境下,我与人对话存在着困难,除非对方提高音量才可以正常交流。在有噪声的环境中,大部分的交谈都无法顺畅进行。

自此以后,我的耳廓要承担三层负荷:眼镜的框脚、口罩的耳挂、助听器的耳背。每一天,我的耳廓往往因为不胜负荷而隐隐作痛,所以不时要取下助听器,按摩一下耳际以减轻压力和疼痛。

在安静的世界里,我依然听得见鸟儿的唧唧声,微风拂过耳际的嗖嗖声,春雨落在屋檐上的嗒嗒声,我甚至听得见叶坠花落的声音。然而,在有噪声的情况下,我常听不清楚别人的谈话,面对面交流时不免要拉近距离或请对方重复;用手机和人交谈时须要把扩音设置到较大的音量。即使在正常音量下看电视也会听漏一些词语;和家人说话的音量会不自觉地加大……这种种迹象显示:我的听力出了问题!

近代文学家郭沫若在《沸羹集·无题》中提到:“平生一大恨事便是两耳失聪而又聋得不彻底。”虽然失聪带来的种种不便让我有点难过,但还不至于觉得那是可恨之事。圣经说:“我们不必沮丧,我们的身体虽然日渐衰退,但内心却可以日日更新。”但愿失聪的经历能让自已成为一个内心更强大、更充盈的人。

我的听力治疗师说:助听器可以将听到的声音放大,让耳部后面的神经传导通路能够一直被启用,这些神经需要一直被运用,其功能才不会退化。使用助听器不仅可以听清楚安静或噪声下的言语,还可以把环境中被忽略的声音重新拾取,激活开始退化的脑细胞。反之,不戴助听器会导致这些细胞因为长时间得不到声源刺激而慢慢退化,最终出现功性能缺失,得阿尔茨海默症的概率也因此大大提高。单是最后一点就足以让我下定决心佩戴助听器。

已故的父亲于65岁以后开始有失聪的迹象。在他生前,我曾多次带他去检测、配制和维修助听器,也曾帮他四处搜索丢失的助听器。因为先前的那些经历,我对失聪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早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也因此可以沉着应付,豁然以对。

由于助听器的价格不菲,每配制一副就是荷包大出血。我每次外出都要不时摸摸耳际,确保助听器还在,这无疑加重了一些心理负担。听力治疗师因此建议我在家庭保险的财物事项中加入助听器这一项,确保丢失了也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