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有触及这些“伤痛”,而是不清不楚一笔带过──我猜想她不想授人以“不爱国”的口实。

近三个月航程,船上听了许多演讲∕讲座∕介绍,总体印象平平,甚至听话听音,往往听得走神犯糊涂。

接着她换了话题,说起不久前去新疆西藏等地的观感,旅程是由中国对外联络机构邀请安排的。她反复宣示,当地建设发展如何迅速,社会状况如何稳定,民族关系如何和睦等等,末了呼吁:现在国外有很多势力很多媒体,肆意攻击抹黑,大家千万不要偏听偏信!

一个日本教授的讲座,“京都和中国的联系”。主要从“禅文化”“茶文化”和“书文化”三方面来介绍这种源远流长的联系,并对未来的日中关系做些展望。虽然略为粗浅,但还不至于有坐“冷板凳”的感觉。

某个“海上领航人”演讲,介绍她的不凡经历:怎样从辞职,一段时期没有工作,到利用自媒体成功打入网络世界,然后周游世界各地自在地工作……自信满满加上推销艺术。对于有些人,人生不是多重的模糊的,也没有偶然因素。命运呢,不过是“人定胜天”的代名词。

还听过一位“非小说类作家”的讲座,“从足球来看南斯拉夫的瓦解”。题目本身就有点不知所云,所讲又都是一些老掉牙的“新闻”,无实质内容。“有来头的人”是被临时拉来应差的?

台下不少人听得吃力,不理解一家团聚何以如此颇费周折。她应该进一步将“历史局限和弊端”解释清楚的:首先,她爸爸妈妈既不可能从大陆去台湾,也不可能轻易移民出国,不仅是经济条件拮据,当年国内办理移民手续也会遇到很多政策上的阻碍;再者,她祖父也许受制于“陈年老账”而不想回大陆探亲,于是老人家利用相对丰厚和自由的条件,先移去第三地,儿子一家再由他出具担保,跟着移民,从而实现三代团聚。

有位船上工作人员的故事蛮有趣的,她终于获得“成功”后觉得须要感恩,于是就千里迢迢去偏僻地方寻找到30年前教过她的启蒙老师,结果彼此并没有如想象地擦出火花来,甚至还感到别扭──前前后后,若用一篇小说来反映可能更为合适。

有位嘉宾常客的忆述,提到她祖父和她爸爸妈妈原来分居台湾和中国大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她祖父率先从台湾移民去到阿根廷,而后她爸爸妈妈一家(包括她本人还有兄弟姐妹)也跟着移民去了那里,三代人终于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