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满足口腹和狂购之欲外,旅行是一项探索之旅——不止发现他国的文化内涵,更是发现平时在自己国家时所忽略的,以为是理所当然的小事。例如瑞士的公厕不多,火车站与路边的公厕收费1到1.50法郎不等。其他地方,如麦当劳,则需密码进入。明明人只有三急,身上若无法郎或欧元的零钱,就变四急了。这时,你会为自己国家周到的城市建设感恩。

旅行的奇妙之处就在此。抵达旖旎风景,心随境转。一个真正的旅者的心灵,像宇宙有其运行的定律。但绝对不是早九晚五定时收工的呆板。

雪景不过是白茫茫一片?不,冰是半透明的。光照射下,雪花相互从不同角度乱反射,看起来是白色。但这一片白色,不就是实现了旅游者想看雪落下的心愿吗?眼前的一切就是度假时,想休息、放轻松的欲望载体。

“雪景,不就白茫茫的一片吗?冬天旅行,天寒地冻的,好玩咩?”

一朵雪花固然脆弱无比。但大量的冰晶深情地聚在一起后,就有了具体的形态和存在。虽然拗不过最终溶去的命运,但在冷峻的环境,还能转型,以另一种方式继续生存;这就是天地间,移动物体坦然自若的轨迹。在高山顶,雪晶经常逾期逗留。从远处望过去,还以为山怕冷,如富士山常年戴了一顶绒线帽。

除了大环境,对自身也会有更深的了解。平时在公共场所鲜少手舞足蹈的人,一到雪地,各样千奇百怪的动作都现形了。滚地葫芦,孔雀开屏,有的还像个摔跤手,身体和脸朝雪地一扑就是好几秒(敷脸,冻龄?)为的是让朋友拍下“曾到此一游”的视频……许多人会发现,雪地的自己,与平时内向、收敛、矜持的个性有些不相称。

当年在日本邂逅初雪,是在毫不浪漫的巴士车站。雪花一婆娑瓢下,我立刻张开手掌,让一小片雪花坠落掌心。轻轻一触,只见带芽的雪花,瞬间变成圆形的一滴水。

匆匆的旅人,往往只看见银装素裹。或在冰冷的维度,那白色的单调。白雪想必会说:我一如既往地来过这一季,从未汰换任务,且很固执地冻过。

得知我十多天在瑞士就为了探访阿尔卑斯山的人,都问我同样的问题。深度旅行的定义因人而异,就如一则抖音视频里将旅行定义为“离开你厌倦的地方,到另一个厌恶的地方,把钱花光,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原来厌倦了的地方”。这是只为了逃避逃离而出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