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我爱方块字,从部首索引到汉语拼音,从繁体到简体,从字典到键盘。我的头不方了,不再固执,不再只听罗大佑唱流水带走光阴,追忆青春的故事。听着小圆圆用口琴吹奏《光阴的故事》,回忆闪亮的日子,也颇惬意的。
从小学到中学12年,我上的是华校。除了用豆芽写的英文课本外,看到的都是方块字。在小学买了第一本字典,记得里面有插图。老师只教我们部首查字典。中学用的华文字典是《辞渊》,附四角号码索引,但不知道怎么用。中学使用的英语词典是英汉词典。自从学会了在电脑上查字典,我不再需要这本英汉字典了。
那时,有些老师的地方口音很重。潮州老师的“这边到那边,相差一点点。”已成为口头禅。海南老师的“你们不要只吃肉,应该吃多点菜”,把“菜”说成“赛”,和福建话的“大便”谐音,成了笑谈。还有一位客家老师在毕业典礼说:“你们毕业后,要常回母校看看老师。”客家话中的“校”与福建话的“狗”谐音。“母校”被称为“母狗”,已成了毕业典礼的经典之作。我们就是在这样一个欢乐的环境中接受了华文教育。
“我孩子的字典里没有‘对不起’这个词,老师sorry啦!”我无法忘记当小学生在校园里打架,他们的父母向学校互相抱怨时,一位家长所说的话。我想这位家长可能没给孩子买过字典,一本不会说话的老师。
20年前,我去华山旅游时,扛回了一本江泽民封面题字的《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重三公斤半。旅途中的朋友用双关语笑我“唔执输”,广东话是不落人后的意思。我自嘲一笑说:虽然是简体字典,但还是很重。五六十年代学的是繁体字,当年我的小学老师没教我“ㄅㄆㄇㄈ”注音字母。我“靠”偏旁部首养成了“有边读边,无边读中间”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