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惠安石雕的推崇随着福建人南来星洲,石构件的运用与雕刻不仅展示出建筑的规格等级,更体现业主的身份地位与文化品味。陈嘉庚先生在生命最后的十年,在集美为自己打造了一处墓园——鳌园,招募大量的惠安匠师,以精湛的工艺实现他最后的梦想,将身后之地打造成一部永世流传的石雕百科全书。
花岗岩是沉重坚固耐久的材料,在采用机械作业之前,石料的开采运输极为艰难,需要胆大心细与集体协作才能完成。石料在开采后进行切割和表面处理,手起斧落的反复雕凿下,石料可以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肌理。常人眼中相同的石料,材质实则有极大的差异,石匠需要为建筑的不同部位选择相应的石料,根据其材质断面采用不同的雕刻手法,例如,坚硬的白石不易雕刻,多用于承重部位,质地细腻的青石可精雕细刻,多用于装饰部位。
中国石雕有北派和南派之分,北派风格粗狂,南派圆润细腻。石雕界素有“北有曲阳,南有惠安”的说法,惠安石雕是南派石雕的代表,发展出多样的雕刻技法——剔底雕、浮雕、线雕、透雕、圆雕等。在展现石材本色魅力的基础上,也有彩雕的做法,根据雕刻纹路施加矿物色彩以增强其生动性。惠安还有独特的影雕工艺,在光滑的石材表面凿出圆点,以圆点的疏密呈现图像。
的确,本地也有大量的石雕,其雕刻足以媲美在惠安所见,然而,我们对这些身边的宝藏又有多少了解?石雕的欣赏,除了美学的分析与象征符号的解读,亦须了解石材特殊的质地和雕刻工艺,每一件作品的来之不易。
本地的庙宇中不乏精彩的石雕作品。天福宫1850年碑记中记录了石料和石龙柱的采购,巨石雕成的盘龙柱与精美石雕构筑的墙堵,是华丽的装饰性瓷砖所无法替代的高贵。落成于1913年的水廊头凤山寺更是集南派石雕之精华,让人无法忘却石匠杨喜来,这个记录在凤山寺账簿中的匠师。热带丛林里的武吉布朗坟场散布着万千石雕构件,历经百年风雨,刻画着华族南来不断演变的文化意象与审美趣味,方寸之间的石雕有多少故事有待解读。
《又见惠安:山海无垠》书中有一章是关于惠安石雕,记录冠病疫情暴发前带领学生到福建惠安崇武的考察。在当地的石雕展览馆见到巧夺天工的石雕,通过专业的导览了解到石雕工艺的技巧,来自狮城的我们感慨万千。我将学生林惠施的感言翻译成中文,她写道:“石雕馆里精巧而有内涵的石雕,让人得见每件作品后的努力与思想。通过这次参观,我对于石雕工艺有了新的认知。石雕在新加坡也很常见,但我从不知道在石头上敲敲打打实际上是这样极致的技能,同样令人钦佩的是,石雕工艺传承了这么多代。”
每一种建筑材料皆有其特征,匠师的智慧隐于作品中。学会欣赏石雕,品味每一凿每一刻的意义,那是华族文化传承不息的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