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妪指出,纺织业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染色,因为色泽就是纺织品的灵魂。她利用岛上普植的蓼蓝、菘蓝、木蓝和马蓝等等含有吲哚酸成分的植物叶子,用以发酵,从而制成温柔的靛蓝色染料;她也利用海巴戟的树皮和树根混合烛果油一起熬煮——树皮可制成妩媚的红色染料,树根则可做成淡雅的黄色染料。

包了一辆计程车,到唐格拉村(Tanglad village)去。

说完,又低头把暮年的岁月一寸一寸地织进棉线里,干瘪的嘴巴抿得紧紧的,有一种捍卫传统的倔强和顽强……

唐格拉村是珀尼达岛最古老的村庄,住了245户家庭,人口千余人,以农耕为生,主要种植花生和玉米。这是一个游客罕至而生活步伐极其缓慢的村子,然而,它凭借着传统手工纺织业所生产的优质布料(Cepuk)而驰名全国,虽然偏居一隅,却熠熠地绽放着亮光,我们就是闻名而来的。

时间,在这儿好似忘记了转动,车稀人少,沿途不闻喧嚣,只听得鸟叫虫鸣。我们闲闲地走着,看到一户人家敞开庭院,里面有个老妪正在使用古老的纺织机专注地纺织;我们探头与她打招呼,她友善地请我们进去参观。

我看中了一条靛蓝色有着典雅暗花的围巾,她开了一个价格,声明不二价。我吓了一跳,嫌贵,她淡淡地说:

老妪年近80,却依然耳聪目明,她在说话时,十根灵活的手指依然不停地在纺织机上运转:

制作1公斤染料,需要5至10公斤植物。她把棉线在染料里煮上两个小时,晒干后,重新再煮、再晒,重复5次至10次,视所需色泽的深浅而定,整个程序至少一周才能完成。她说,有人嫌植物染色程序过于繁琐,改而采用化学染色剂,染成的颜色既生硬又黯淡,全然没有植物那种细致的光泽;两者就像是鲜花和塑料花,前者生气勃勃,后者死气沉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放诸四海而皆准啊!

她接着透露,过去村民纯以当地种植的棉花和植物为原料而进行纺织与染色,然而,棉花喜欢温暖和潮湿的气候,随着全球气候暖化,珀尼达岛干燥的气候再也不适合棉花的生长了。纺织业欠缺了最为重要的原料——棉花,再加上年轻一辈对这耗时费力的传统手艺失去了兴趣,唐格拉村盛极一时的纺织业也面临没落的危机了。老一辈的人不甘、不愿、不肯就此放手,她们从市场里购买现成的棉线,利用植物来染色,孜孜矻矻地坐在纺织机前,力挽狂澜于既倒。所幸的是,近年来有人在村子里努力推动“复兴”计划,由精于纺织的人义务教导年轻人学习设计、染色和编织,务使这个美丽的传统行业得以延续下去。

“纺织业在我们家已经传了好几代,是母亲手把手地把技艺传授给我的。我终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纺织、纺织、纺织……”

唐格拉村位于印度尼西亚的珀尼达岛(Nusa Penida Island),坐落于海拔400多米的小山丘上。山路崎岖、狭隘而又弯曲,颠颠簸簸地行驶了25公里,好不容易才在下午时分抵达了。

“这围巾,我花了一个月才织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