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苦口婆心地念叨和批判好比狂风骤雨式地浇灌。怼人不倦不可取,诲人不倦,过于频密,也不利于成长。万事万物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成长历程。我们应该尊重每个生命个体和事物的成长。“爱之深”,可以“责之切”,但不能“责之繁”。否则,因为怕犯错,怕被骂,干脆就消极应对,形成“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错误心态。
闽南语有句俗话说的好,“捷骂袂听,捷拍袂疼。”这句话翻译成华语就是:“多骂不听,多打不疼!”凡事过犹不及,给所有人、事、物一个试错的机会,或许进步会更快。
我家的缅甸帮佣是一个工作干练,做事很有原则的人,而且有一定的主人翁精神。她平时不只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对于孩子的管教和习惯培养,也常常耳提面命。尤其是在培养孩子自己收拾玩具这件事上,她可以说是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教导。然而效果有点适得其反,久而久之,家里的玩具慢慢成了摆设,整齐地堆在柜子里,孩子们碰玩具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因为每次当孩子们刚把玩具拿出来,她马上就说:“等一下记得收啊!不要每次都扔得到处都是啊!”
帮佣的用心让我很感动,但是预设孩子不会收玩具,或许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对于孩子的教育,很多时候给他们一个试错的机会,可能比一开始预设他们会犯错,教育他们,防止他们犯错更好一些。故意犯错和试错是两个概念。我们不提倡故意犯错,但是给孩子一个尝试的机会,不预设,不提前下判断,让她在玩乐中去试错,在对的时间提醒她,或许效果会更理想一点。试想一下,当你兴致勃勃地要做一件很感兴趣,让你很开心的事情时,忽然有人提醒你,不要这样,不要那样,要注意这个,要注意那个的时候,基本上这些本来善意的提醒犹如一盆冷水,兜头淋下,让你“热情”不在,甚至意兴阑珊了。我们不可能永远跟在孩子的旁边,不停地提醒她,不踩坑,不踩雷,不走弯路。脚在孩子们的身上,路应该由他们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