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曾经有过长达10个月的用水管制(从1963年4月到1964年2月),那段一家大小拿着水桶在水车边排队盛水的日子,已经逐渐淡出我们的记忆,充足的用水已经成了理所当然,大部分的人对自己每天用了多少水都没有什么概念(根据统计,平均一名新加坡人每天就用掉了154公升的水),也没有经历过缺水的痛苦。曾经在撒哈拉沙漠绿洲的小村庄里看过缺水的生活方式,看到了在干燥的环境中如何共用有限的水。他们的灌溉没有放肆的喷洒,而是用像鱼骨般的系统把地下水分布到每一家,每一家都会在固定的时间打开流向自己园地的水口,时间一到就立刻封上小水沟的进口,让水流向下一家,每家都会分配到大约同等量的水,每一家的椰枣都绿意盎然。我看着浅浅的水在窄窄的黄土沟里缓缓地流,水少,却细水长流……
水域监督协会的义工伟东兄问一群小五的学生,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喝的水是从哪来的吗?
蓄水池!对,但是新加坡的蓄水池只提供了我们总用水量的20%,有60%的水是从马来西亚柔佛进口的,其余40%是再循环的新生水(NEWater)、30%是海水淡化水(Desalinated Water)。一名满脸疑惑的女生举手,老师,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加起来都超过100%了嘛!很好,你有注意听。虽然这四个水龙头加起来最大的供水量大约是需求量的150%,但是这其实还是不足以应对最糟情况的,平时公用事业局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调节从不同水源的用量,天气干旱,柔佛林桂蓄水池(Linggiu Reservoir)的水位太低(2016年时,林桂蓄水池的水位就曾经降至正常水位的20%)时,他们会用新生水或海水淡化水厂生产出的水来补足所需的用水量,不过如果一旦马来西亚完全停止供水的话,新加坡全部的水厂就算开足马力,国人还是会缺水的。
除了自己要保护水资源的清洁外,我们也要让家人和朋友们都这么做,把新加坡汇集了沟渠、水道和河流所形成的17个蓄水池守护好,不能一直期望别人继续提供大部分的用水,我们应该先做好与马来西亚的供水协议在2061年到期后,不再供水给我们的准备,也应该从今天开始,学习节省用水,不要开着水“啦……”的在冲凉房里唱歌(根据统计,个人在冲凉上用水最多,约占了每天用水量的27%)这些学生不知道有没有把话听进去,一位小男生却忽然问了一个无厘头的问题,老师,树阴下为什么你还戴着帽子?我瞄了一眼那顶土黄色、帅气的鸭舌帽,伟东兄笑了说,这顶帽子是我儿子送的,我的小孙女说我戴了很好看。那一瞬间,我好像明白了伟东兄对保护环境和水资源的热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