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也刊载了筹委会于7月3日移交1100万令吉予马来西亚三所华社民办大专及董总大学贷学金机构的照片。五个月的筹款期仅过了一半,从启动到初步移交教育基金,老南大们动作利落,又毫无老态。

相隔69年,全球老南大生响应成立纪念陈六使教育基金,掀起一阵阵强劲的感恩波涛,唤醒云南园的青春岁月。

选择将华侨身份转换成在地囯公民的“空窗期”稍纵即逝,华人掂量的除了经济生计与家族背景,还包括社会情境和未来世代的发展前途。教育,肯定是关键。

出乎意料,到了6月底,世界各地响应认捐的校友已超过600名,款额也超过1500万令吉。除了马国的南大校友,接踵而至的汇款也来自新加坡、香港、中国大陆、印尼、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地。

陈六使于南大动土礼上说:“我们是在这块荒地上播下文化的种子,我们的文化在这里将与日月同光,天地共存。”时代拉远了,这句话也超越了南洋大学,成为华人在南洋落地生根的时代旁白。

7月11日,马来西亚《南洋商报》出现了一版彩色“广告”,刊登了“南洋大学陈六使教育基金”(简称“基金”)的“中期进展”报告,简略回顾陈六使倡创南洋大学的史略,以及南大校友于2022年“起义”,通过筹募“教育基金”以纪念陈六使冥诞125周年暨逝世50周年的缘起。

筹募基金的运动从4月开跑,截止日期为8月31日。

1953年,新加坡的陈六使挟其华团领导地位与财力,献地捐款号召创办南洋大学,扣动了东南亚华社一条关键的心弦,一时间募款运动风起云涌,蔚为恢宏壮观的办学风潮。南洋大学从1955年开办至1980年关闭,25年间培养了1万2000多名南大生。山山皆秀色、树树尽相思的云南园,不但是南大人朴实的学园,也成了南大人永远的精神家园。在大专教育机会甚为稀罕的年代,走出云南园的南大生,除了铭记“自强不息,力争上游”的南大叮咛,更怀抱一份对创办人陈六使的感恩之念。

共产党执政的新中国成立了,东南亚各国也纷纷摆脱殖民宣告独立。区域政治的新风潮,使新马两地的华侨社会站上了历史的风口。

最年轻的南大校友如今也趋近“古来稀”之龄,早已走过“南大精神”提振奋发图强的拼搏阶段。如今,岁月更像缓缓流淌的平原长河,映照晚天的霞光红彩。“南大精神”此际化成了“饮水思源”的生命回顾,海内外许多老校友,见面常常说:“没有南洋大学,就没今天的我!”

在日渐年迈、近乎“七老八十”的南大校友群里展开的这个圈内筹募活动,不像一般筹款运动敲锣打鼓轰轰烈烈地引爆开跑,反而是“低分贝”地在校友圈里以手机及电邮传送电子版“缘起”及捐款表格“低调进行”。筹委会向马国政府申批的可扣税目标是马币1000万。

上世纪50年代初新马一家,甫从太平洋战争的残垣败瓦中徐徐恢复元气。遍布东南亚各地的华侨人口,此时也来到了战后一个全新的历史分叉路口:家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