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突然接到了友联创办人周立良先生的电话,他开门见山地表示,想要把我这一系列游记出版成书。事情进行得非常顺利,合同签好后,1981年,《沙漠里的小白屋》面世,于同年再版,1983年出第三版。在上世纪80年代,游记文学并不像现在这样蓬勃盛行,但是,别具慧眼的周先生,看到了游记文学在市场里的潜在魅力,也看到了一名作者孜孜不倦的努力,因而积极地提出与落实了出版的计划。
其一:购书
1988年和1991年,台湾希代出版社和中国浙江文艺出版社先后为我推出了繁体版和简体版的《沙漠里的小白屋》。出版社的负责人都是透过其他管道联系我的,没有通知周先生。有一天,我去逛友联书局时,赫然看到《沙漠里的小白屋》三种不同的版本并列于书架——原来周先生向另外两家出版社订购了这部书,排在一起,让读者自行选择。尝鼎一脔,此事清楚地彰显了周先生海纳百川的宽大襟怀。
从念高中开始,我便养成了逛书局的习惯,友联书局当时设在桥北路,每一个星期天,我总是在那儿由早上一直逗留到下午四五点才离开。
1979年,我在沙特阿拉伯旅居了一年多,陆续在当时的《南洋商报》发表了一系列纪实游记。
蔡先生这种善待爱书人的大度,使友联书局成了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乐园;他让我明白,不动声色的善意,是能够在日后化为握笔人文字里涓涓的暖意的。
当时,手头拮据,常常上门看霸王书,让我终生铭感的是,门市部主任蔡高深先生从来不假以辞色,他总是默默地放任我,让一个贫穷的学生很有尊严地旅行于文字浩瀚的国度里。有时,对某部书爱不释手,阮囊羞涩的我便鼓起勇气要求蔡先生代我留着,他总是和气地说:“没问题啊!”等到月尾如愿以偿地把书带走时,觉得自己像是翱翔着的一只苍鹰,拥有了整片天空。
说起来,我的整个成长历程,都和友联书局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其二:出版
他办事雷厉风行,高度负责任,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1982年游记《缘》面世,1985年游记《南美洲之旅》付梓,1987年游记体小说《沙漠的噩梦》出版。
周先生在80岁退休时,把棒子交给热爱书业的董事经理马晓敏。在网络书业严峻的挑战下,马经理已经拟定了一系列与书籍结合的动态活动,准备带领友联书局走向辉煌的未来。我相信70周年对于充满诚意的友联书局来说,只是一个小小的逗号,它将会绵延无尽地延伸下去……
上了大学,周末从云南园回家,我依旧是友联书局的常客。这时,从报章杂志赚取的那一笔笔稿费,全都化成了精神的维他命。蔡先生还常常不惮其烦地给我介绍新近运到的书籍,让我先睹为快。
结婚之后,我当然还是友联书局的忠实拥趸。在大腹便便的怀孕期,蔡先生一看到我,总会把一张椅子放在靠窗的地方,温馨地说:“坐着看吧!”我边看边选,每回都欢天喜地地抱着一大摞书回家。
在合作的过程里,有件事值得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