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第五区小戏院放映田中绢代执导的电影,先看了后两部,虽然尚算有趣,但拍得不特别好,也就懒懒散散,不着紧追下去。隔一周看第一部《恋文》却精神大振,男主角森雅之简直是张瑛和梁朝伟混合体,电眼放送性格缺憾育成的大男人之苦,与港派两代抑郁男一脉相承,只差没有呕血及移船就磡去吴哥窟寻找树洞吐心声。拍于1953年,以战后东京为背景,小人物在废墟中求生,唯有栖身左道旁门,见一步走一步。森雅之这学贯中西的文青生性绿茶,当写信佬的朋友见他靠翻译糊口三餐不继,怂恿他加入青鸟行业——和美国大兵发展不伦关系的蝴蝶夫人多不胜数,米饭班主回国后生活无着落,急切需要高手代笔写信动之以情,希望念在一夜夫妻百日恩慷慨解囊。他机智的弟弟则经营二手杂志摊,外国潮流刊物是美军剩余物资,广受天天向上的摩登妇女欢迎,转手盈利可观。
地球村原来真的很小——周璇《莫负青春》唱的一般,“山南山北都是赵家庄”。夹在之间,英文有个说法是bookended,很文艺很漂亮,令人觉长长一生每章每节都是一本书,两头各镇文房一宝。压在山南和山北的是世界大战,听起来惊心动魄,但赵家庄几十年大致风和日丽,也算造化了吧?比起现在,1960年代越战与当时身处的小岛更接近,可危机感全无,直到后来看《现代启示录》,才忽然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那些美国大兵我是见过的,南下度假玩得非常疯癫非常放肆,仿佛只有今天没有明天——死亡刻在额角,是真的没有明天。
说起来我勉强也是战后一代,因为养在温室,类似的捉襟见肘没经历过。写信佬牛车水也有,我们家女佣久不久就“落坡”光顾——奇怪怎么不请我妈妈代劳,不知道因为阶级有别不敢造次,还是认为有保卫私隐必要?二手杂志摊集中在国泰戏院对过的勿拉士峇沙路,离学校很近,放学(或逃学)看电影经过时常打书钉,花花绿绿的旧印刷品有股特殊气味,大概可称为人气。那是另一场战争,另一波潮流,《生活》《时代》印着杰奎琳肯尼迪,《蜜糖》《十七岁》印着摇摆伦敦。
上星期刮风,撒哈拉沙漠细沙吹到欧洲,听闻卢森堡公园的浅翠绿铁椅子铺上薄薄一层,微微呈红色,非常超现实。半信半疑:撒哈拉山长水远,面粉似的细末风中飘扬,经过广阔的摩洛哥领域还要过海,过了海还要取道西班牙,跟法国又不是至亲,怎会如此不辞劳苦?没赶去欣赏奇景,外出看电影喝咖啡,回家后倒真觉得满面风尘,就像刚刚在无形沙滩玩了半天,这才不能不信。地理知识朦朦胧胧,巴黎和乌克兰的距离,似乎和撒哈拉差不多,假如风从战地来,硝烟一定闻得到。这么一想顿觉天昏地暗,小时候大人的余悸历历在目,那艘载着外公外婆一家的船凝结在南中国海,到头来一切原地踏步,那么远这么近,单单老了岁月穷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