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如我眼中的上海本来就很小资时髦,也很都市化,自然融合本土与洋气,日新月异,不时给予惊喜。过好小日子是人生的大事。此片的导演编剧邵艺辉从北京到上海生活了六七年,观察所在街区,以周边朋友为原型,编了个发生在上海西区租界方圆两公里内,几个中年中产阶级男女的日常生活,让来新多年的另一名上海朋友观影时仿佛回到了家,吃到了老大昌的海苔花生,天钥桥路的蝴蝶酥。

电影末了,众人聚看老乌在最后的晚餐提到的费里尼电影《爱情神话》,结果看得一头雾水。小日子在吃喝闲扯中无情地溜过。中年是开始走下坡的人生,哀乐交杂,爱情似近若远,似有若无,可有可无。我们或可仿毛姆甩句:在过好生活的面前,爱情又算得上什么呢?

泸语的运用是影片一大助力,挂在上海人嘴里的台词“白相”“十三点”“灵啊灵啊”等等,令上海人感觉亲切,也兴奋,语言用对了,烟火气就来了。街头修鞋匠也有咖啡时间,上菜市场讨价还价等等,刻画了上海的市井常态。

单身老乌是讲究绅士品味的老克勒浪荡子,年轻时曾出国做贸易,游戏人间,自诩有过苏联、德国籍等女友,在罗马与“索菲亚·罗兰”的艳遇成谜,猝死后,他自1990年代起免费居住的房屋也成了谜:难道有人包养他?

过年到朋友B的豪宅瞎混,瘫懒在皮革沙发椅上,来一杯自己带去的法国勃艮第白葡萄酒,吃点草莓,过年零嘴,东聊西扯。从上海嫁来新加坡多年的女主人安排的娱兴节目就是观看在中国引起火热话题的贺岁影片《爱情神话》。

全片令人玩味的是饭桌上精彩的对白,幽默调侃的金句,巧妙地捕捉到几个中年失婚男女彼此之间的暧昧,上海典型大叔老白与三个女人似有若无的情感纠葛。观影后,我们也在一道道呈上的私家菜饭桌上,从上海的生腌醉蟹到印度尼西亚的鸡汤,热烈讨论电影极少碰触的题材——中年人的爱情观。

人到中年,还能相信爱情,还是爱情只是神话?柴米油盐令人忽视了风花雪月?

我们因疫情而困顿长达两年,外出远方成了麻烦。坚守“清零”政策的中国尚未开放边境,《爱情神话》把我们带“回”上海,勾起路上的片断记忆。我想起在梧桐成荫,小洋房林立的街道散步的情景,犹记得多年前有家爱尔兰酒吧藏在深锁铁门后,门一推立马进入老外的世界。法租界老建筑整修成装潢雅致又带私密感的书店,令人痛恨时间不够用。我曾在外贸与个性服装小店淘过货,而上海的咖啡馆全球居冠。

人到中年,还能相信爱情,还是爱情只是神话?柴米油盐忽视了风花雪月?片中的中年男女虽有钱有闲,却也自然不比年轻时的勇往直前,轰轰烈烈,更多是琢磨揣测彼此的心意,进退拖拉,掂量犹豫。

李小姐的想法是“一个女人这辈子没挣到100万也是不完整的”;出轨过东北男人,或在跳探戈中寻找爱情的蓓蓓是家庭妇女的化身,认为“一个女人这辈子没小孩是不完整的”,与前夫照常往来;有钱有闲,台湾老公玩失踪,自己玩自己的格洛瑞亚则以为“一个女人这辈子没甩过100个男人是不完整的”,各自体现人生价值观。当格洛瑞亚发现老白对她兴趣不大,一夜情后的隔早,假借买画转账给他,让肉体归肉体,生活归生活,不用对爱情太认真在意。

靠外公留下的洋房收租,闲教各年龄小市民画画的画家老白,精打细算过生活,安全可靠贴心,“剩菜”的他竟成失婚女的“抢手货”。老白与“犯下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的妻子蓓蓓离婚,喜欢上有过一夜情,离婚并带着混血女儿的李小姐,他没请她到餐馆,而是在家下厨摆桌请客。不想,学生格洛瑞亚、前妻、邻居老乌也上门凑热闹,老白酒醉后,与格洛瑞亚上了床。他帮李小姐带小孩、修鞋,小心翼翼提出免租房间给她们母女,期待感情向前跨一小步。

“女人一生必须拥有一双吉米丘”,人民币1万多元一双的吉米丘(Jimmy Choo)高跟鞋是任职广告公司,与英国前夫离婚,样样要强的李小姐的体面道具,如同女儿得上国际学校,却与女儿寄身母亲篱下。她年轻时容易为文艺打动,离婚后小心谨慎,与老白若即若离。B分析,上海女人感情上若不喜欢就不想欠人情,正牌吉米丘硬说成是200多元人民币的淘宝货。